- 扫一扫 -

- 留言 -

PPI连续25个月为负 外因为主内因为辅

2014/04/15 06: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陈学慧

从PPI能读出哪些经济动向?至少说明:一、内需不足,稳增长很重要;二、制造业供大于求,工业生产领域增速还不理想,化解产能过剩仍然任重道远;三、外需依然不振,国际市场对于中国制造的需求增长缓慢,这从最新公布的外贸数据也得到了印证。......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物价数据,CPI与市场预期一致,上涨2.5%左右,为2.4%;而PPI继续为负值,同比下降2.3%,超出市场预期。

  PPI数据不理想,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自2012年3月,PPI已连续25个月为负值;二是,今年前3个月,PPI降幅逐月加深,改变了2013年5月以来降幅收窄的趋势;三是,CPI和PPI在3月份同时出现环比下降。

  股市在11日应声而落,PPI数据不佳,显然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当然,当日股市下跌也有受美港等外围股市下跌的影响。美国最新就业数据创新高再次引发市场对美国将加快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进而引发股市下跌。

  那么,从PPI能读出哪些经济动向?至少说明:一、内需不足,稳增长很重要;二、制造业供大于求,工业生产领域增速还不理想,化解产能过剩仍然任重道远;三、外需依然不振,国际市场对于中国制造的需求增长缓慢,这从最新公布的外贸数据也得到了印证。

  PPI持续为负说明了什么?

  我国PPI指数自2012年3月起就始终是负值,降幅在2013年5月份出现了同比下降2.9%的低点,此后,下降幅度持续收窄,12月份是-1.4%。今年以来趋势有变化,2014年1月份为-1.6%,2月份为-2.0%,3月份为-2.3%,降幅加深。

  PPI为负,表面看来是国内问题,实际上是国际问题。PPI为负是外需不振的表现,不完全是内需原因,它与我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密切相关。我国的重化工特别是钢铁业,与国际市场联系特别密切。我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外需不振,对我们的产品需求就相应的增长缓慢,进而反映在生产领域、工业生产价格的走势上。

  PPI降幅加深,尤其是3月份CPI和PPI环比同时下降,说明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在生产领域,特别是工业生产领域增速还不理想,制造业产能过剩仍然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前几年刺激政策形成的投资正是转化为产能的时候,加重了产能过剩。

  CPI和PPI为何不匹配?

  当前CPI稳中有升,PPI持续为负,两者之间并不是匹配的关系。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

  不过,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回想10年以前,我国也曾经一度PPI很高,CPI走低,也出现过反向的不匹配问题。当下,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时期,中央政府并不刻意追求高速度。在经济转型期,CPI和PPI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稳定的关系,这并不好说。CPI和PPI二者适当背离是可以理解的。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如果经济增速能达到9%以上,CPI、PPI都将是正增长,但肯定会给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困难。值得注意的是,CPI和PPI持续背离则是不正常的。

  PPI能够判断宏观经济走势吗?

  PPI持续为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制造业产能过剩仍然严重。笔者认为,这既不能说明有可能出现通货紧缩,也不能就此认为是经济下滑。对于经济形势的研判,还需要综合各项指标统筹考虑。从工业增速、用电量等指标来看,经济运行平稳迹象是清晰的。

  之所以说不能仅凭PPI判断经济形势,原因有二,一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历史性的变化,2013年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提高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如果仅仅以制造业数据为主来判断经济形势,有些偏颇;二是要判断是否出现通缩,需要综合考虑CPI和PPI。有农产品(000061,股吧)紧平衡、资源价格改革、劳动力成本攀升等中长期上涨因素的支撑,CPI不太可能出现负增长,而PPI受结构调整阵痛期约束,可能会继续负增长。

  PPI何时能由负转正?

  有专家预计PPI在上半年可能转正。笔者认为,随着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举措逐渐展开并产生效应,PPI下降幅度会开始收窄,但要在上半年大幅度收窄直至“转正”,可能性不是很大。

  至于今年是否能转正,还需谨慎分析,不能简单下结论。原因在于,一,化解产能过剩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中国目前不仅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而且一些新兴产业也存在过剩。产能过剩,既有市场经济盲目性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政府不恰当干预、主动推动的结果。再加上前几年刺激政策形成的投资正是转化为产能的时候,化解产能过剩任重道远。二,外需提振也不一定立竿见影。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但这种复苏并不一定就一定会转化为需求。事实是,一季度中美双边贸易仅增长0.9%。外需的改善存在不确定性。三,光看同比是不够的,还要分析环比,也要看基数。


编辑:曾家明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4年5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5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3家水泥企业上榜昆明2024年“限制类”生产工艺装备名单

水泥行业有三家水泥企业在列,分别为宜良县盘江水泥有限公司、昆明市弘力水泥有限公司和云南建工云岭水泥有限公司。

2024年4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4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1~3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3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7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7

甘肃省

¥ 387.09
2024-06-07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7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7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7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7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7

重庆

¥ 337.56
2024-06-07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7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7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7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7

河南省

¥ 354.60
2024-06-07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7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7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7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7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7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7

上海

¥ 347.73
2024-06-07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7

吉林省

¥ 462.45
2024-06-07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7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7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7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7

天津

¥ 408.21
2024-06-07

北京

¥ 389.43
2024-06-08 13: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