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海南昌江水泥之都的绿色转身

2014/03/07 10:45 来源:海南日报

坐拥海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铁矿石生产基地,工业重镇昌江背后却是生态环保和资源枯竭的双重压力。产业转型提质,势在必行。昌江黎族自治县县委相关负责人说,在“一区四地”发展战略和“主攻二产、突破三产、提升一产”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指引下,昌江正在绿色转型之路上大跨步前进。......

  “吃上旅游饭就是好。”5日上午,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的“七合农家乐”老板辜胜泳说,自从木棉花盛开以来,许多游客前来就餐,有时根本忙不过来。

  开春以来,该镇已有3家农家乐开张,1家农家乐在建。

  农家乐兴起的背后,是昌江大力培育旅游产业,促进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努力。

  昌江旅游产业发展局局长吴增荣说,从2014年开始,昌江重点加快“两区一带一中心”建设,全面开展“四大旅游月”活动。

  这为昌江全面落实旅游规划布局,掀起旅游产业第一轮发展高潮开了个好头。

  培育绿色新兴产业的同时,昌江也大力提升传统产业。

  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红建说,近年来昌江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对考核不达标的企业实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同时执行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和环境准入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上新项目。

  “200万吨贫矿选矿厂、瑞图环保建材等一大批绿色企业项目纷纷落户,促进昌江生态发展、绿色崛起。”刘红建说,2014年昌江将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型生态建材、铁矿石加工等,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坐拥海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铁矿石生产基地,工业重镇昌江背后却是生态环保和资源枯竭的双重压力。产业转型提质,势在必行。

  昌江黎族自治县县委相关负责人说,在“一区四地”发展战略和“主攻二产、突破三产、提升一产”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指引下,昌江正在绿色转型之路上大跨步前进。

编辑:曾家明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水泥新国标实施对混凝土行业有什么影响?

水泥新国标的实施对混凝土产业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标题:长江采砂整治行动保障高质量发展,江西都昌砂石收入创新高,葛洲坝绿色矿山项目启动,万吨船舶直航重庆优化砂石运输

水利部开展长江采砂专项整治行动,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江西都昌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砂石收入约1.85亿元,显现国有资产潜力;中国能建葛洲坝500万吨/年砂石项目开工,助力绿色矿山建设和建材产业链完善;万吨级江海直达船舶首次直航重庆,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输效率,惠及长江上游砂石企业。

水泥行业绿色转型 奏响“双碳”乐章

全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是水泥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形成现代化建材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

绿色技术赋能,广州建成首座超150米“近零能耗”高楼

广州科创大厦运用绿色技术成为国内首座超过150米的“近零能耗”建筑,实现综合节能率61.00%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25.36%,是建筑领域碳中和目标的示范案例。大厦采用冷巷、太阳能烟囱等设计减少空调能耗,使用遮阳光伏一体化幕墙和建筑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可达65万度,预计全生命周期减碳8700吨。智能建造工艺如云端建造工厂和双碳管控平台则提升了施工效率并实时监控碳排放,助力实现绿色低碳目标。

江西水泥绿色转型:节能降碳举措与新能源创新实践

江西水泥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减碳行动方案,通过节能新技术、智能化转型、循环用水和替代燃料等方式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已实现吨熟料标煤耗和综合电耗下降,碳排放强度减少,并大力发展新能源,建设绿色工厂和矿山,积极推动绿色转型。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5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5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5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5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5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5

四川省

¥ 374.33
2024-06-05

重庆

¥ 337.56
2024-06-05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5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5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5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5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5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5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5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5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5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5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5

上海

¥ 347.73
2024-06-05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5

吉林省

¥ 452.78
2024-06-05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5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5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5

河北省

¥ 373.32
2024-06-05

天津

¥ 408.21
2024-06-05

北京

¥ 389.43
2024-06-06 00: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