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专家呼吁通过户籍制度等改革维持中国人口红利

2013/09/25 13:31 来源:国际在线 杨琼

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达到峰值后逐年下降,人口红利在中国开始逐渐消失。在24日中国记协举行的“新闻茶座”上,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P在与中外记者交流时表示,应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生育政策调整等来获得制度红利,以此应对人口红利的消失。......

  人口红利,一直是维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达到峰值后逐年下降,人口红利在中国开始逐渐消失。在24日中国记协举行的“新闻茶座”上,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P在与中外记者交流时表示,应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生育政策调整等来获得制度红利,以此应对人口红利的消失。

  “20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之后就是绝对减少的,人口抚养比也开始提高。去年一年,15-59岁的人口减少了345万。2010年后,人口红利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作用不大了。”

  在24日举行的“新闻茶座”上,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P在与中外记者交流时做上述表示。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在人口转变特定阶段产生的,适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较大比重,相对富余的劳动力资源支撑经济增长的人口现象。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成本优势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经济将如何保持稳步增长?蔡P认为,通过在重要领域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获得制度红利。这种制度红利可以直接转化为潜在增长率的提高,不仅足以抵消人口红利消失对潜在增长率的负面影响,而且可以使中国经济增长更加协调、平衡和可持续。

  蔡P建议,首先应推动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工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市民化,可延长中国的人口红利,取得一石三鸟、立竿见影的效果。“农民工的户籍制度改革让1.7亿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逐渐得到城镇户口,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可以稳定他们的劳动力供给,因为他们不会再想着回家了,可以延长中国的人口红利。进一步通过公共政策吸引他们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可以继续保持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第三,农民工刚得到了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消费,我们可以得到未来经济增长的更多的需求的拉动力。”

  在人口红利面临拐点的情况下,有专家呼吁应尽早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开放“单独二胎”。对此,蔡P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可能将作出调整,但从增加劳动力的角度来看,短期内不会改变人口红利的消失。

  不过,蔡P同时表示,从长期来看,如果开放计划生育政策,可能在2030年后对中国潜在增长率产生正面的影响。“我觉得从我们政府文件释放出的信息,应该能够读到中央政府正在考虑调整,我猜想调整不是一夜之间就变了,也不是一下放到无边了。人口学家在讨论,可能会有有一种方式,首先在一些省市采取从双独到单独的政策。我们假如说开放了二胎政策,的确在短期内人们生出来的是小婴儿,不是劳动力,至少在20年里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但是长期看确实会使中国人口结构更加平衡,可能在2030年后对中国潜在增长率产生正面的影响。”

编辑:余乐乐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政策导向是推动水泥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水泥行业唯有紧跟时代步伐、主动适应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推动散装水泥事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003年1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国家经贸委全国散装水泥办公室致浙江水泥散装率连续三年全国省、区第一的贺信上批示:“散装水泥发展的经验值得总结,使我省各行业、产业都树立赶超意识,奋发向上,力争先进,开拓创新。向水泥产业的干部、职工致敬,并希望继续保持先进,取得新的成绩。”

“三大工程”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三大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三大工程”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从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来看,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建设或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抓手。

《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发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22〕2号)要求,规范和加强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市场监管总局制定了《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已经2023年8月4日总局第16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告。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2 10: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