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发挥协会优势,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2004/03/17 00:00 来源:广东省水泥工业协会 李国禄

......

  我省是水泥生产大省,水泥产量一直居全国前列。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水泥企业达423家,总产量为6873万吨,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8.45%。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我省水泥工业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是水泥工业大而不强以及生产工艺落后,质量稳定性不理想,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几年来,我省坚决贯彻国务院关于“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果断措施,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一是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到去年底已关闭、取缔131家落后立窑企业,生产能力达1100万吨,没有发现新建立窑和已淘汰小水泥“死灰复燃”情况。最近,东莞市政府还决定,为迎接经济发展高潮,政府以补偿的方式,三年内关闭市内的所有立窑水泥生产企业。

    二是支持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旋窑水泥。在新型干法旋窑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量力而行,稳步发展。根据协会初步统计,目前已开工的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有16条,生产能力1611万吨;已立项或拟建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能力1700多万吨。从建设规模看,上述新开工和拟建设的新型干法旋窑项目中, 2000吨/日以下生产线只有6条(均为2001年以前审批的项目),其余均为2000吨/日以上的项目。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规模占绝大多数,不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也没有发生盲目投资的现象。

    三是合理布局。根据石灰石等矿山资源和交通运输等建设条件,对全省的水泥生产划定为三大基地,即粤西、粤北、粤东。重点是粤西和粤北。珠江三角洲现有的立窑企业有条件的要逐步改造为粉磨站或向下游产业发展。为推进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今年1月省经贸委首次为地处粤西山区的广东亨达利企业集团主持召开《广东亨达利企业集团公司产业发展与技术改造规划论证会》,为其发展为2000万吨规模的水泥大集团大开绿灯。

    通过几年的整顿、调整,我省水泥结构逐步得到改观,先进的新型干法旋窑生产能力有所增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正在沿着既定的目标健康发展。主要标志是:

1、水泥总产量基本得到调控,供需相对平衡。

  据我会统计,2000-2003年以来,全省实际水泥总产量分别为6018万吨、7137万吨、7442万吨、8011万吨;而广东省市场的实际消耗量分别约为7500万吨、8050万吨、8500万吨、9100万吨。产销平衡略有缺口,缺口部分主要是优质的旋窑水泥供应不足,需要靠广西、湖南、江苏、山东、福建等省市的水泥进行补充。

2、技术结构有了较大的改观。

  2003年实际水泥企业数约530家,比调整前的1999年661家少131家,但水泥总产量从5522万吨增加到8011万吨,其中,立窑水泥产量的比重从1999年的90.98%下降到2003年的80.95%,减少约10个百分点;旋窑水泥产量的比重从1999年的9.02%提高到2003年的19.05%,增加10个百分点有多。新型干法旋窑水泥产量的比重也从1999年的3.3%提高到2003年的7.58%,增加4个多百分点。具体见下表。

广东省各种生产工艺生产能力分布表

生产方式 1999年水泥总产量(万吨) 占总产量的比例(%) 2003年水泥总产量(万吨) 占总产量的比例(%)

立窑 5024 90.98 6485.17 80.95

旋窑 498 9.02 1525.83 19.05

其中:

预热器窑(含半干法、余热发电窑) 84.06 1.52 253.47 3.16

中空窑 29 0.53 28.86 0.36

窑外分解窑 182 3.3 607.45 7.58

湿法 202.94 3.68 430.77 5.38

粉磨站 0 205.28 2.56(新增)

合计 5522 100 8011 100

  预计到2006年全省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产量将达到3651万吨,占全省熟料总产量的38.14%。

    3、产品结构得到了改善。通用水泥的强度等级100%为32.5及以上,比1999年的85%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42.5强度等级及以上水泥占25.2%,比1999年的12%提高13个百分点; 52.5强度等级及以上水泥占0.96%,而1999年尚未能稳定生产该等级的产品。

    4、能源消耗呈下降趋势

    (1)、煤耗:2002年全省水泥熟料标准煤耗平均为140公斤/吨,比1999年全省水泥熟料标准煤耗平均为149公斤/吨下降6.04%。其中,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熟料的标准煤耗平均为120公斤/吨;立窑熟料的标准煤耗平均为145公斤/吨,先进机立窑熟料的标准煤耗为125公斤/吨。

    (2)、电耗:2002年全省水泥综合电耗平均为83千瓦时/吨,比1999年全省水泥综合电耗平均为85千瓦时/吨下降2.3%。其中,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的水泥综合电耗平均为105千瓦时/吨;立窑水泥综合电耗平均为80千瓦时/吨,先进机立窑的水泥综合电耗达65千瓦时/吨。

    5、环境状况逐步好转

  在环保类别要求较高的广州、佛山、东莞、江门、清远等地区约有20%以上的水泥企业实行消烟除尘,其它企业也大都采用静电、水膜等除尘,收尘效果有所提高。

  以上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各级政府特别是省政府各部门贯彻国务院关于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态度坚决、决策正确、措施得力、行动果断和水泥行业广大职工的积极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

  2003年10月25日和1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和省长黄华华分别视察了广东亨达利水泥厂有限公司和广东兴宁市宁江建材实业有限公司,并做了重要指示。省领导对水泥企业的关怀和支持,使我省水泥产业的全体员工特别是省政府各部门都受到了振奋和鼓舞。

  在这场水泥结构调整的战斗中,广东省水泥工业协会上跟政府,下联企业,积极努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作了大量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四项工作。

一、正确引导。

    1、积极宣传国家和省关于水泥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除利用开年会、理事会和下水泥厂时作宣传工作外,我们将国家和省的有关方针政策原文在《广东水泥》会刊上刊登,发给企业学习领会,贯彻执行。

    2、组织水泥企业到先进省参观考察。浙江民营水泥企业发展很快,对水泥产业结构调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组织民营企业前往考察学习。通过参观,引导他们坚持发展方向,自觉调整。山东省立窑水泥厂淘汰改造为新型干法旋窑水泥做法较好,我们又组织立窑企业赴山东考察。通过考察,推动立窑企业的改造。

  3、召开水泥工业发展研讨会。我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重,为了使企业明确发展方向,我们组织了规模以上企业领导参加的水泥发展方向研讨会,请中国水泥协会和省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作报告,请先行一步的企业作大会发言。得到与会者好评,纷纷要求多召开一些这样的会议。

二、深入调研。

    1、积极参与《广东省水泥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调研。这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由省经贸委组织实施,委托中国建材规划院承办的。我们派员协助中国建材规划院进行现场调研,并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参加报告论证等工作。通过调研和论证,认为广东省发展水泥工业有市场规模大、水陆交通便利和局部资源丰富的优势,应继续保持本省企业在广东水泥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占领港澳地区水泥市场,同时对水泥工业产区布局,工艺技术结构提出了建议。

    2、广东省水泥企业基本情况的调研。通过调查核实,逐步摸清了全省水泥工业的“家底”,特别是大而不强的矛盾和“四大五低”即产品总产量大、企业数量大、职工队伍大、能源消耗大和劳动生产率低、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市场应变能力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及时向省政府主管部门反映,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决策提供了依据。

    3、广东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的调研。一段时间以来,不少项目已立项几年,甚至十几年还没有实施。我们组织人员到一线走访,发现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不少项目特别是民营项目,是由于资金困难而搁浅;没有可调剂的等量立窑生产线供淘汰,使得项目实施受到制约;市场的无序竞争,又缺乏政策引导,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我们及时向省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反映,得到认同。

    三、积极建议。

  积极向省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我省水泥工业建设项目,合理布局,发展方向等10条合理化建议。

  1、提出了广东省水泥工业建设项目要求的五条建议:  

  一是对单机规模为日产4000吨熟料及以上的新建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项目,凡在粤西临西江流域和粤北临北江流域及铁路临线的山区,交通运输便利、有资源、供水供电设施便利、资金来源有保障的,要优先安排计划,促其大上快上。

  二是鼓励20万吨以上符合建设条件的立窑水泥企业和湿法水泥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改造为日产2500吨熟料及以上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不含珠三角地区,中心城镇镇区和近郊区(半径5km以内)、风景旅游区等地区的水泥企业)。

  三是对于经济落后的山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可适当考虑将立窑改造为日产1000吨熟料以上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

  四是珠三角地区粉磨站项目除应远离城市市区、中心城镇镇区和近郊区及风景名胜区外,同时满足要三个要求,即新建项目水陆交通必须便利,年粉磨能力80万吨及以上;立窑厂扩建或改建粉磨站,单机粉磨能力30万吨及以上,磨机直径2.6米及以上;有稳定的熟料供应渠道、混合材资源丰富且低廉、电价合理、临近市场。

  五是促进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的加速发展,应简化审批手续。鼓励发展的项目,可考虑采用备案制;对所有水泥项目的批文应规定时效。

    2、提出了合理布局广东水泥工业的两条建议。一是区域布局。重点建设粤西、粤北和粤东三大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其中,粤西、粤北基地是重中之重。二是扶优扶强。在三大基地中,选择2至3个龙头企业,使其生产能力迅速达到1000万吨以上;鼓励4至5个有发展潜力的水泥企业发展成500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实施的结果是目前广东省已开工和已立项拟建设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三十多条,新增熟料生产能力约3300多万吨。主要分布在行业规划发展的粤西、粤北和粤东这三个生产基地。

    3、提出了广东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的三条建议:

    一是在规模的选择上,结合广东省的具体特点,重点发展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的新型干法预分解水泥生产线;适度发展日产2500吨及以上规模的新型干法预分解水泥生产线;禁止新上日产2000吨以下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其它落后的工艺生产线。

    二是立窑水泥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安全生产保障为重点进行改造,支持珠江三角洲符合粉磨站建设条件的立窑企业改造为粉磨站或向下游产业发展。

    三是鼓励水泥企业向利废环保型方向发展。在有资源、有能源、水陆交通便利的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的远郊,结合城市垃圾处理设施,适当布局一、二个利用废物作原燃材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四、热心服务。

  1、民营企业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项目因资金困难建设进度缓慢的问题,协会通过不同途径向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呼吁,要求给民营企业以平等待遇,通过多种渠道,让民营企业家与各界金融人士接洽,拓展项目资金来源;

  2、为企业提供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建设前期的咨询服务,有效地减少了投资的盲目性。几年来协会不遗余力地宣传、引导水泥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企业对水泥生产新工艺、新技术的认识和采用,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水泥企业新建或改造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极大地推动了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的发展。

    当然在执行产业政策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至今日我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工作仍相当艰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广东省水泥企业的集中度仍然很低,从我会统计的数字表明,2003年广东省水泥产量为8011万吨,企业数为525家,企业的平均规模只有15.25万吨,远低于山东28.2万吨,江苏27.9万吨,浙江26.06万吨,差距不断拉大

    2、广东省新型干法水泥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列广东前十名的企业总量只占全省总量的15%左右,前十名企业的总量中立窑熟料占了47%。

  3、产业结构调整,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如果各级政府不给予支持(如补偿)和配合,则结构调整工作举步维艰;

    4、上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时仍严格执行等量淘汰的产业政策,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一些地区和投资者如果没有对应的立窑数量可供淘汰而放弃项目的建设,使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的发展受到制约,也不利于现有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的立窑水泥企业通过在线扩建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从而使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5、广东省市场的需求持续多年处于高位状态,但水泥产品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优质高标号的旋窑水泥供不应求,而立窑水泥的供应量相对过剩。为此广东省水泥总量的控制点难以确定。

    关于贯彻国办发[2003]10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问题很及时,通过初步学习,我们拟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认真学习国办发[2003]103号文件和省政府主管部门落实文件的有关决定,深刻领会文件的精神,积极宣传文件和有关决定的精神,把贯彻文件精神作为今年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2、按照文件要求,对我省水泥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一次摸底,配合政府部门的清理工作。

    3、按照文件要求,认真研究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发布制度,正确引导投资方向。

    4、协助政府部门,加快出台水泥使用管理规定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目前协会已草拟了初稿,待形成正式文件后报主管部门)。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答记者问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和人口大国,2023年,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4.78
2024-05-10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10

青海省

¥ 416.22
2024-05-10

甘肃省

¥ 382.91
2024-05-10

陕西省

¥ 327.04
2024-05-10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10

云南省

¥ 310.87
2024-05-10

贵州省

¥ 312.57
2024-05-10

四川省

¥ 351.02
2024-05-10

重庆

¥ 331.21
2024-05-10

海南省

¥ 432.19
2024-05-1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10

广东省

¥ 312.82
2024-05-10

湖南省

¥ 316.08
2024-05-10

湖北省

¥ 309.90
2024-05-10

河南省

¥ 274.59
2024-05-10

山东省

¥ 319.18
2024-05-10

江西省

¥ 313.39
2024-05-10

福建省

¥ 303.10
2024-05-10

安徽省

¥ 314.72
2024-05-10

浙江省

¥ 332.74
2024-05-10

江苏省

¥ 299.83
2024-05-10

上海

¥ 317.73
2024-05-10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5-10

吉林省

¥ 358.29
2024-05-10

辽宁省

¥ 338.19
2024-05-10

内蒙古自治区

¥ 349.14
2024-05-10

山西省

¥ 315.61
2024-05-10

河北省

¥ 345.41
2024-05-10

天津

¥ 368.21
2024-05-10

北京

¥ 339.43
2024-05-11 14: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