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上海碳交易配额机制初定 九月或正式开启

2013/07/23 08:4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赵川

“上海碳交易配额分配方法已基本确定。”接近上海市碳交易政策制定方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配额方式参考历史排放的平均值,行业的发展指数以及企业过去节能减排量。”......

  “上海碳交易配额分配方法已基本确定。”接近上海市碳交易政策制定方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配额方式参考历史排放的平均值,行业的发展指数以及企业过去节能减排量。”

  参与了6月初在上海举行的碳交易配额分配企业研讨会的上海某化工企业碳交易负责人王智涛(化名)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

  “不过,我们还没有得到相应配额。”王智涛称。7月12日,上海市法制办公室就《上海市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开始公开征集意见。

  该《办法》对配额管理制度、碳排放检测、报告与考核、补充机制以及相关惩罚机制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涉及比较重要的细节问题仍待考量。

  记者从多方渠道了解到,由上海市发改委牵头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信息中心以及上海节能中心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着最后的讨论和修改。复旦大学与上海社会科学院也正在研讨与碳市场相关的碳金融与气候立法等内容。

  “上海的碳交易差不多九月份就可以正式开始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钱锋对记者表示,现在分配工作还没有做完。

  有业内人士表示,《办法》存在一些问题,如补充机制比例过低、惩罚力度不够强等。

  分配方法已基本确定

  考量历史碳排放水平、行业发展、企业过去所做的节能减排工作。

  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上海碳交易配额分配方法已经基本确定。配额分配采取的主要方法是考量历史碳排放水平以及行业发展、企业过去所做的节能减排工作。

  “上海采取的分配方法相对简单和明晰,主要是基于企业历史碳排放水平进行分配,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中创碳投有限公司战略总监钱国强对记者表示。

  另外,上海为了使碳排放配额分配更为公平,引入了“行业发展指数”以及企业过去节能减排工作等因素进行分配考核。

  据了解,行业发展指数就是衡量某一个行业发展程度的数据标准,是对某一个行业的综合评估所得出的数据。对该数据的分析可以清晰的了解该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该行业未来的展望。

  据王智涛透露,六月初,上海政策制定部门召集了上海参与碳交易企业座谈。

  “考虑行业发展指数主要是针对企业未来的运行。”王智涛表示。

  比如,拥有三条生产线的企业,在经济周期下行的状况下只有两条生产线运转。但由于所处行业或在未来有增长的潜能,那么该企业有可能会恢复三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行。此时则必须考虑行业未来的发展,给与一定的配额支持以应对未来的发展。

  此外,考虑企业过去的节能减排工作也十分重要。

  “某一企业可能在过去已经采取了很多节能减排措施。对这种本身拥有强烈减排意愿的企业,在分配配额时可以多分配额以作鼓励。”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碳市场分析师曹晓磊对记者表示。

  目前,上海碳排放配额分配工作仍在继续。

  记者致电多个企业分管碳交易负责人询问配额分配情况,得到的答案多为“我们还没有得到红头文件通知”、“不知道”、“还在等待”等等。

  钱锋也表示,现在配额分配仍在继续,不过“9月份应该可以开启正式的碳交易”。

  王智涛也向记者透露,关于未来扩建或新修工厂此类情况的分配方案还在讨论之中。

  “我比较关心该项的分配方案,因为我们未来会新建厂房。”王表示。

  补充机制为5%

  很多人担心CCER的比例过高可能影响碳价。

  作为碳市场中的灵活调节机制,《办法》也做了进一步说明。

  根据《办法》第十八条,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可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履行清缴义务。清缴时,一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当于一吨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使用比例最高不得超过该年度通过分配取得的配额额度的5%。

  记者采访上海业内人士的反馈是,“5%太少了”,希望将其增加至10%。

  事实上,国家发改委关于补充机制的指导意见为使用CCER抵消的比例5%-10%。

  “不过,比例多少的设定并没有具体界定。CCER如同欧盟碳市场中的 CER,具有调节碳市场价格以及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做出调整。”英国驻华使馆能源及气候变化处碳市场项目官员吴倩对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碳市场,每个国家的不同行业所设定的补充机制的限额比例并不相同。

  “欧洲碳市场,电力行业所能使用的CER比例最高,因为欧洲电力行业承担了更多的节能减排量。因此为了缓解其过于承重的负担,欧盟也相应的提高了它们享用补充配额的比例。”吴倩表示。

  不过,很多人担心CCER比例过高可能影响碳价。

  “从欧洲碳市场经验来看,碳排放配额价格变低,补充机制中所使用的CER的价格也会走低。”吴倩表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事实上,补充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履约成本,促进节能减排。

  “而至于比例怎么设定,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钱国强表示。

  惩罚机制并举

  属于一次性处罚,力度不足。

  与《广东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办法(送审稿)》一样,上海也设置了相应的惩罚机制。

  《办法》对未履行报告义务、未按规定接受核查、未履行配额清缴义务、未上缴碳排放报告等都做出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具体而言,《办法》规定如果未履行报告义务,企业逾期不予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无理抗拒、阻挠核查机构开展核查工作,或伪造、篡改核查报告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未履行配额缴清义务的处罚,如果未缴清只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还将取消下一年度享受上海本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政策的支持等等。

  《办法》还专门对纳入配额管理的本市国有企业做出了专门的规定,如果国有企业违法相应规定,将其违法行为纳入国有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与负责人薪酬挂钩。

  “处罚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一定要注意力度。”吴倩表示,上海处罚都属于一次性处罚,不太合理。

  据了解,欧盟碳市场处罚力度非常大,即根据每一吨二氧化碳进行处罚。如超标一吨,则罚一吨,以此类推。罚款标准为每吨二氧化碳100欧元。

  吴倩认为公平也是考量处罚的另一个指标。

  “如果这一期,某一企业超标,那么下一期应少对其发放配额,对其进行约束,这样才能保证公平。”吴倩表示。

编辑:余乐乐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4集团战略落地:创新驱动增长,中建材合作签约、碳管理领先,斩获多项荣誉

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各企业积极创新,取得多项成果:与英国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推进混凝土绿色发展;中国巨石获玻纤行业首张碳管理体系证书,加强碳管理;天津水泥院承建的技改项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宁夏建材数据中心获国标A级认证,提供高标准服务;中材建设在欧洲拓展业务,关注碳减排技术;中建材信云智联荣获工业互联网优秀产品奖;北新建材泰山石膏蝉联行业优选成员单位,强化品牌影响力。这些举措展示了集团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成就。

2024碳博会:绿色科技融入日常生活,赋能“衣食住行”低碳转型

2024上海碳博会展示了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600余家企业在绿色科技领域的成果,这些技术正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例如,朗泽科技利用废碳制造衣物,碳衡科技打造了全生命周期低碳的宠物服装,太太乐和康师傅分别在食品包装中采用可回收和生物降解材料。在建筑领域,建科股份和上海建工致力于低碳建材和绿色建筑,而特斯拉和上汽集团展示了电动车和智能电动平台的能效提升。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伟巴斯特也推出了轻量化和电动化的产品。总的来说,展会强调了绿色科技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6月6日上海砂石⻣料市场价格行情动态

6月6日,长江碎石价格指数为83.43,环比下降1.46%,同比下跌4.2%。同时上海粗骨料报价62-102元/吨。

6月6日上海矿粉市场价格行情动态

6月6日,全国矿粉价格指数为53.47,环比下降3.26%,同比下跌24.32%。同时上海S95矿粉报价178-223元/吨。

中国巨石荣获玻璃纤维行业首张碳管理体系评定证书,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巨石旗下的巨石集团获得了玻纤行业首张《碳管理体系评定证书》,成为首家导入该体系的企业。这一证书标志着公司在碳排放管理、碳资产运作、碳交易和碳中和方面达到高标准,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并推动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巨石将以此为基础,加强绿色低碳管理,提升国际影响力,助力可持续发展。

2024-06-06 碳交易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7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7

甘肃省

¥ 387.09
2024-06-07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7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7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7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7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7

重庆

¥ 337.56
2024-06-07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7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7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7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7

河南省

¥ 354.60
2024-06-07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7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7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7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7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7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7

上海

¥ 347.73
2024-06-07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7

吉林省

¥ 462.45
2024-06-07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7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7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7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7

天津

¥ 408.21
2024-06-07

北京

¥ 389.43
2024-06-08 1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