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中国减排行动“透明度”遭遇国际压力

2010/10/08 00:00 来源:财新网

......

  10月4日下午4时,在天津举行的2010年第四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举行了首场新闻发布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对中国代表团而言,减排行动透明度问题在谈判中已没有任何障碍。

  原定半小时结束的新闻发布会,足足延长了一倍时间。与此次谈判会议的主办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秘书处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相比,中国代表团这场发布会更受媒体关注,来自中外媒体的记者挤满了不甚宽敞的房间。

  简短的开场白之后,发布会直接进入答记者问环节。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三可”和透明度问题。这也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美国与中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争议的焦点话题之一。

  早在2007年12月的巴厘岛气候变化谈判上,发展中国家在谈判决议文件《巴厘行动计划》中,就首次承诺其国内采取的温室气体减缓排放行动,应当“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简称MRV,即“三可”),即保持透明度。

  但谈判各方关于发展中国家哪些减排行动应纳入“三可”,尚存在争议。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开幕之前,中国首次公布碳强度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

  在哥本哈根,解振华多次表示,发展中国家自主采取的温室气体减缓行动,不应当接受“三可”或变相“三可”的要求。但到了谈判的最后关头,中国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态度,最终与基础四国的另外三个国家,即印度、巴西和南非一样,同意在清晰的指导原则和确保国家主权得到尊重的前提下,国内的自主减排行动可以接受国际“磋商和分析”。

  但对于“三可”以及“磋商和分析”的具体界定,尚需各方进一步谈判。中国代表团成员、清华大学滕飞博士曾经告诉财新记者,在未来几年的谈判中,减排行动透明度问题肯定会成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施压的一个主要手段,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

  对中国而言,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放,即碳强度,是一个毫不轻松的任务,而增加这种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的透明度,同样是巨大的挑战,因为中国的统计体系不完善,减排数据的统计方面更是存在诸多缺陷。

  观察人士普遍认为,发达国家能否在减排目标上更进一步,发展中国家能否在减排行动透明度问题上做出更多让步,是今年年底将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气候变化谈判能否取得阶段性进展关键。

  此次在天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解振华重申了中国在“三可”和透明度问题的立场。他同时指出,国内自主减排行动的国际“磋商和分析”仍需制定具体的制度和机制,中国不赞成一些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自主行动采取程序和做法上更为复杂和严格的要求。

  有外界言论认为,中国和美国成为决定气候谈判成败与否的主要国家。解振华坦言,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只能推动进程,发挥重要作用,但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他还说,作为首次举行气候变化谈判会议的承办国,中国并非出于“推销”目的,而是希望为推动气候谈判进展做出努力。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szl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水泥行业如何降碳?高长明提出5条减碳路径!

上述减碳技术路径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在科技研发与创新方面付出艰苦奋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改进提高,才能达到上述减碳措施的目标。

[视频]大师开小灶|吴瑶瑶:粉磨系统的节能改造将如何助力水泥企业碳减排?

对于水泥行业即将纳入碳排放体系,吴瑶瑶认为水泥粉磨将成为短时间内助力水泥行业低碳排放的主要方向之一,尤其是优化熟料利用系数方面,因此水泥粉磨的节能技改应更有针对性。

福建一水泥企业积极探索水泥行业生产端碳减排

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全国首台套外分解式CO2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正在福建龙麟集团内紧锣密鼓地施工,计划于年底投产。这一项目通过将污染物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取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

生态环境部启动全国碳市场2021、2022年度的配额发放和履约工作

在夯实碳排放数据质量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组织编制下一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方案,研究扩大行业覆盖范围路线图,力争今年年内尽早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专家:预计2060年水泥行业可碳减排2.27亿吨

会议发布的《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的减碳路径与策略研究》(下称“报告”)的研究报告预测,到2060年,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延长混凝土使用寿命、提高混凝土制品二氧化碳固碳能力、扩大低碳水泥应用等技术,可助力混凝土行业实现碳减排共计约2.27亿吨,占当年混凝土行业预期碳排放总量的48%。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4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4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4

甘肃省

¥ 382.91
2024-06-04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4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4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4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4

四川省

¥ 374.33
2024-06-04

重庆

¥ 337.56
2024-06-04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4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4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4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4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4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4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4

福建省

¥ 295.05
2024-06-04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4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4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4

上海

¥ 347.73
2024-06-04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4

吉林省

¥ 452.78
2024-06-04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4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4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4

河北省

¥ 364.97
2024-06-04

天津

¥ 408.21
2024-06-04

北京

¥ 389.43
2024-06-05 05: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