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巩固消费回暖好势头 更多“好戏”还在后头

2023/05/06 09:52 来源:经济日报

我国消费韧性强、潜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消费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五一”消费的强劲势头再次印证了这一点。政策持续显效,供需加快回暖,预期稳步改善,消费的更多“好戏”还在后头。......

“五一”年年过,今年有不同。假期消费火热,为全年经济恢复更添信心,也折射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巨大潜力。政策持续显效,供需加快回暖,预期稳步改善,消费的更多“好戏”还在后头。

“史上最火‘五一’”收官,多项指标热度爆表。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总量超2.7亿人次。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通过数据对比看,轨迹更清晰: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2.8%,国内旅游收入恢复至同期的35.1%;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收入已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和73.1%。到“五一”假期,这两项指标均超过2019年同期。

“五一”年年过,今年有不同。作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的第一个小长假,群众探亲访友、旅游度假、文化体验等需求充分释放,生活服务业消费迎来井喷式增长。抢票难度堪比春运,景区门票提前售罄,餐厅排队持续火爆,“人人人人人你人人人人人”“今年的五一疯了吗”等相关话题霸榜。

消费加快回暖的背后,是需求与供给的“双向奔赴”、政策显效与市场力量的“同频共振”。各部门围绕恢复和扩大消费部署了一系列工作,各地也在争相“放大招”,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推动吃、住、行、游、购、娱提质增效,更好满足居民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互动表演“盛唐密盒”人气爆棚,淄博烧烤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跟着书本去旅行”成为亲子游新风潮……这个“五一”新体验、新场景、新业态层出不穷,文旅消费迸发新活力。

“五一”假期消费火热,为全年经济恢复更添信心,也折射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巨大潜力。我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形势持续好转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实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比去年会有明显改善和提升。

消费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但相对投资而言,消费是一个慢变量,其完全恢复还需要较长时间。今年以来,消费“马车”跑出“加速度”,态势喜人。也要看到,过去几年被压抑的需求特别是接触型、出行类服务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需求释放后将逐渐回归常态。在消费领域的“四大金刚”中,餐饮消费虽加快恢复向好,但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潜力还有待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信心还需增强。非制造业PMI相关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虽较上月继续下降,但仍连续12个月在50%以上。

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趁热而上把消费回暖的态势巩固住,重在稳消费预期。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改善预期正是题中应有之义。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稳预期重点在于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家有千金,不如日进分文”,要进一步优化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要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

稳消费,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我国消费结构正加快从实物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换。要大力推动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的恢复和发展,积极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和条件,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同时,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倡导绿色消费、新型消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我国消费韧性强、潜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消费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五一”消费的强劲势头再次印证了这一点。政策持续显效,供需加快回暖,预期稳步改善,消费的更多“好戏”还在后头。

编辑:李晓东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中国第三产业蹄疾步稳 连续9年占GDP比例超50%

证券时报记者 张智博 刘俊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数字化”等事项列入政府工作任务清单。202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54.6%,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占比与上一年相比提高1.2个百分点,已经超过2020年前水平。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已连续9年超过50%。蓬勃发展中的服务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就业及带动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从服务业构成来看,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双双突破10万亿元,两者增速均超过6%。住宿和餐饮业增速最高,超过14%,信息传输、...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26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6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6

甘肃省

¥ 372.95
2024-04-26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6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6

云南省

¥ 323.02
2024-04-26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6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6

重庆

¥ 328.95
2024-04-26

海南省

¥ 432.19
2024-04-2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6

广东省

¥ 326.04
2024-04-26

湖南省

¥ 315.99
2024-04-26

湖北省

¥ 319.35
2024-04-26

河南省

¥ 282.33
2024-04-26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6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6

福建省

¥ 303.10
2024-04-26

安徽省

¥ 313.25
2024-04-26

浙江省

¥ 342.2
2024-04-26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6

上海

¥ 332.73
2024-04-26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4-26

吉林省

¥ 336.82
2024-04-26

辽宁省

¥ 310.53
2024-04-26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6

山西省

¥ 315.06
2024-04-26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6

天津

¥ 338.21
2024-04-26

北京

¥ 349.43
2024-04-28 2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