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2022/11/23 09:26 来源:证券时报

谋求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促地方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长江、黄河横贯东西,秦岭、淮河分异南北,统筹区域发展是“国之大者”。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是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访专家认为,目前,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应站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角度,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完善地方发展政策,落实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推动四大板块迈上发展新台阶,发挥区域重大战略高质量示范作用。同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完善城镇化空间格局。

谋求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促地方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区域经济布局上不断优化,国土空间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但从绝对规模看,2021年东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4万元,与其他三地的收入差距均超过1万元。

“目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区域相对差距在逐步缩小,但区域绝对差距还在扩大。”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张可云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我国还需长期不断努力缩小区域相对差距积累量变,继而实现缩小区域绝对差距的质变。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对记者概括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一个总体战略,旨在促进我国经济地带之间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区域重大战略着眼于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城市群、都市圈和经济带发展,体现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而对国土空间实施有效管控,旨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新型城镇化战略立足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并以中心城市为引领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在张可云看来,新时代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既要坚持全国一盘棋谋篇布局,又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落好棋子。地方政府在谋篇布局时,应谋求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促进地方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不断调整完善区域规划与政策,避免要素、资源在各地分配的平均主义,杜绝产业结构雷同和发展模式照搬的现象。

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四大板块迈上新台阶

对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在受访专家看来,就是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四大板块迈上发展新台阶。

今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持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势头,全国共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其中有8个来自西部地区,6个来自中部地区。

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后续发展,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对记者说,西部地区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高政策精准性,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应该是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而中部地区要想加快崛起,应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自主创新方面下功夫,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开创中部崛起新局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东北振兴取得一定成效,但东北地区仍面临人口外流、接续产业成长缓慢等严峻挑战。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群体采访中,东北三省有关负责人均强调承接、引进产业的重要性。吉林省委副书记刘伟就表示,吉林正全力打造现代新型汽车和零部件、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这3个万亿级大产业。

肖金成认为,东北振兴将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需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更大突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而对于经济发展走在前头的东部地区,肖金成表示,东部地区要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创新要素聚集、现代制造业领先的优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全国率先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化,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挥区域重大战略的引领带动作用

对于区域重大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对于区域重大战略,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胡祖才撰文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加快建设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

受访专家认为,被列入重大发展战略的经济带、经济圈,都走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前列,且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接下来,应进一步增强区域重大战略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肖金成就表示,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有利于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带动全国整体现代化进程。

当前,有关负责人已明确表态,在推动区域发展战略的同时,将发挥高质量发展示范作用。河北省委副书记、秘书长廉毅敏表示,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雄安新区的建设。加快聚集高端高新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

对于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张可云指出,当前新型城镇化所面临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何缩小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不断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

他认为,一方面应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另一方面,要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等级体系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在陈耀看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还应发挥国家和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推动形成“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区域”梯次带动、一体化协调发展新格局,转变超大特大城市的发展方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编辑:孙蕾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因地制宜优化新能源布局,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文章指出,中国新能源产业取得显著成就,但面临技术瓶颈、过度开发和数字化水平不高等挑战。应聚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突破,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加强产业协同,并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河南“11246”工程再造内河航运新优势

河南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旨在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标是到“十五五”初全省港口吞吐量达1亿吨,完成投资1000亿,通航里程超2000公里。工程涉及航道升级、港口建设、陆水联运一体化,并通过与周边省份合作,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经济廊道,强化内陆城市开放。2023年周口港货运吞吐量已突破4000万吨。

2024-04-19 城市群 砂石

沪渝蓉高铁钟祥汉江特大桥主塔封顶:世界最大高速铁路斜拉桥建设取得突破

沪渝蓉高铁钟祥汉江特大桥主塔完成封顶,标志着世界最大主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梁斜拉桥建设取得突破。该桥是沪渝蓉高铁武宜段控制性工程,大桥即将进入合龙冲刺阶段。沪渝蓉高铁是沿江高铁通道重要组成部分,串联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内蒙古高铁里程明年达1000公里

内蒙古加快高铁建设,预计明年高铁里程将达到1000公里,助力2025年全区铁路运营里程达1.5万公里。包银高铁作为京兰通道重要部分,将缩短包头至银川的旅行时间。现有高(快)速铁路已促进内蒙古与周边城市群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2024-04-17 京兰 城市群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26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6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6

甘肃省

¥ 372.95
2024-04-26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6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6

云南省

¥ 323.02
2024-04-26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6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6

重庆

¥ 328.95
2024-04-26

海南省

¥ 432.19
2024-04-2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6

广东省

¥ 326.04
2024-04-26

湖南省

¥ 315.99
2024-04-26

湖北省

¥ 319.35
2024-04-26

河南省

¥ 282.33
2024-04-26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6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6

福建省

¥ 303.10
2024-04-26

安徽省

¥ 313.25
2024-04-26

浙江省

¥ 342.2
2024-04-26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6

上海

¥ 332.73
2024-04-26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4-26

吉林省

¥ 336.82
2024-04-26

辽宁省

¥ 310.53
2024-04-26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6

山西省

¥ 315.06
2024-04-26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6

天津

¥ 338.21
2024-04-26

北京

¥ 349.43
2024-04-28 07: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