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浙江水泥正处在转型升级时期

2008/10/29 00:00 来源:中国建材报 董波

......

  浙江作为全国率先全部淘汰水泥落后生产能力的省份,水泥业的发展历来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浙江水泥工业发展趋势如何?政府下一步会有哪些新的举措?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浙江省经贸委建冶煤行管办主任戴迪荣。

  浙江水泥工业的发展究竟处在一个怎样的历史阶段?戴迪荣告诉记者,刚刚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与此相契合的是,浙江水泥工业就处在这样一个承上启下、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浙江通过新型干法水泥的快速发展和机立窑水泥的彻底淘汰,成功迈出了水泥工业战略性调整的第一步;另一方面,还应该看到,水泥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才刚刚开始。统计表明,2007年,全省222家企业,水泥总产量1.05亿吨,平均产能只有47.5万吨。企业数量虽然够多、总产量够大,但大而不强,由于投资主体过于分散导致的恶性竞争局面和成本上涨侵蚀利润的影响,水泥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背离产品的实际价值,困扰着企业的生存发展。

  那么,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路径何在?戴迪荣指出,今天的浙江水泥业要想改变大而不强的状况,已经不能再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扩大投资来滚动发展,浙江水泥缺少的不是生产线,而是拥有市场领导力的大型企业。因此,加快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通过联合重组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可喜的是,浙江水泥业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一年前,浙江省政府与中国建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同意就水泥产业战略重组及其他建材产品的制造、销售和新技术研究开发等领域开展合作,通过合资、合作、新建及联合重组等形式,共同做大做强浙江建材产业。对外埠企业和外部资金选择浙江开展联合重组,浙江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均持欢迎、鼓励和支持的积极态度。

  中国建材旗下的南方水泥通过联合重组,在浙江这个没有一家核心企业的省份,完全依赖战略驱动、整体规划和资本联合,迅速在浙江及周边地区形成了4000万吨的熟料生产能力,约占全省水泥熟料生产能力的60%,对浙江水泥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协调、企业稳定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今年1月~9月,浙江水泥熟料价格平均比去年同期提高约80元/吨,水泥价格的恢复性上涨、产品价值的理性回归,有效地消化了因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成本提高,有效提升了优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浙江水泥行业的整体价值。

   当记者问到今后继续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会有哪些政策措施时?戴迪荣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将在此轮转型升级中积极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他透露,浙江省经贸委建冶煤行管办已在抓紧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在此基础上,拟以1+X文件的形式出台《浙江省加快水泥工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制定政策,在一定时期内鼓励小粉磨站的退出,淘汰直径≤2.2米的小磨机。与上一轮水泥机立窑的淘汰不同,小磨机、小粉磨站的市场退出将更多地通过市场手段、经济政策来实现。预计《意见》可在明年年初适当时间公布。据统计,全省还有直径≤2.2米的小磨机115台,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小磨机、小粉磨站的退市,有利于浙江水泥市场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提高浙江水泥企业的效益。与此同时,主管部门要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协调质监、税务等部门推动和促进企业生产高品质水泥。

  戴迪荣强调,浙江省经贸委建冶煤行管办将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浙江水泥发展的实际,来加强水泥投资项目的有效管理,新的投资项目必须满足生产工艺先进、节能减排效果突出、企业能源地区平衡、产能达到等量替代的要求,并符合项目建设的其他必要条件。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lq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发布《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为图片报告的全部内容。

水泥产业积极落实错峰停产 未来市场回暖有赖基建及房地产需求释放

近日,受夏季用电高峰来临、水泥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国内众多水泥企业都在积极响应错峰停产安排。

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一季度26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3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9%。而前两个月这一数字只有2.3%。同时,一季度全国有26个省份用电量实现了正增长。业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整体向好和气温逐步升高,全社会电力消费还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预计二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明显回升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1 08: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