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上峰水泥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4/27 09:46 来源:同花顺财经

2021年度,公司主产品水泥熟料累计生产1618万吨,水泥累计生产1,556万吨,水泥熟料对外销售548万吨,水泥销售1,533万吨,水泥和熟料累计销售2,081万吨。......

上峰水泥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公司积极应对能耗双控、疫情反复、需求低迷、原燃材料大幅波动等外部变化,上下同心、凝心聚力、科学谋划,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生产经营任务。董事会指导经营层按照“一主两翼”主线,以“稳中求进、全面提升”为基调,加强区域市场统一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发挥集中采购优势以克服原料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主业产销量再创新高,营收利润逆势增长,运营指标稳进领先,新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增长后劲稳固坚实;产业链延伸翼的环保业务首年投运开始发挥效益,智慧物流架构基本成型,供应链效率效益稳步提升,全新光伏新能源项目破局启动;新经济股权投资翼的半导体链完成系统化布局,晶圆制造端的合肥晶合申报科创板上市已顺利过会,广州粤芯新一轮融资估值大幅上升实现该项目6,016万元投资收益,以“双碳”时代储能新能源为方向的新一轮股权投资稳步拓展。

总体公司资产结构和产业结构稳步优化,主业高质量升级发展的同时新项目精心哺育壮大,新发展模式助力上峰业务持续成长。

2021年度,公司主产品水泥熟料累计生产1,618万吨,同比增长21.6%;水泥累计生产1,556万吨,同比增长33.9%;水泥熟料对外销售548万吨,水泥销售1,533万吨,水泥和熟料累计销售2,081万吨,同比增长22.48%;全年砂石骨料销售1,335万吨,同比增长3.2%,商混产品销量55万方,同比增长34%,全部水泥熟料生产线利用余热发电4.48亿度,同比增长25%;主产品售价方面,受煤炭价格上涨影响,产品价格中枢整体抬升,2021年度熟料全年平均售价同比上升31.01元/吨,水泥平均售价同比上升24.37元/吨。

2021年,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业务投入运行,全年环保业务收运各类危废污泥、城市生活垃圾、一般固废等合计约31.49万吨,实际处置13.55万吨,实现新增环保业务营收1.31亿元。

综合上述产品销售结构性及主产品售价上升的影响,公司总体营收同比增长,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9.26%; 成本费用方面,受主要原材料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致成本增加,其中熟料平均制造成本比上年增长36.51元/吨,水泥平均制造成本比上年增长37.04元/吨,营业成本同比上升41.88%,另西部区域毛利率低于华东区域但销售比重提升拉低了总体毛利水平,全部产品营业毛利率为43. 58%,比上年下降;2021年受新增无形资产摊销,计提矿山恢复治理基金、安全生产基金,以及管理规模扩大,固定性费用上升影响等因素影响,管理费用有所增加;环保业务因首年投运,收运及处置量尚未充分发挥,致使固定摊销费用比率较高;但总体公司费用控制稳定,三项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比率为8.77%,成本费用全年管控依旧保持行业较好水平。

2021年公司取得资源综合利用退税收益和各项政府补贴收入合计10,850万元,投资收益与年末公允价值变动合计额为-1,091万元,利用闲置资金委托贷款取得利息收入3,357万元,广州粤芯股权投资项目产生投资收益6016万元,全年各类扶贫与公益性捐赠支出378万元。

全年公司合并净利润22.54亿元,同比增长10.12%,整体销售净利润率27.11%,其中环保业务净利润1,420.5万元(系按已处置量口径计算,另按全部已收运量31.49万吨计算的贡献净利润为4,673.3万元);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76亿元,同比增长7.42%,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99亿元,同比增长13.25%,年度基本每股收益2.72元。

全年,营运资本结构质量继续优化,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28.4亿元,同比增长41%,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9.1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经营性净现金流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继续保持行业先进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总资产增长33.81%至151.2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82.90亿元,同比增长22.34%,资产负债率40.29%;公司货币性资产充裕,包括可用银行存款、股票与理财市值、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等可动用的货币性资产总额45.83亿元,有息负债率17.75%,年末货币性资产总额是有息负债的1.71倍,总体资产负债结构拥有较高安全边际。 2021年,公司全面加强公司治理,致力于落实以节能环保为重心的绿色发展,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综合提升。

公司成立新的统一党委组织,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各基地党组织开展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纪念主题学习和廉洁自律教育等系列活动,“三结合”的党建方针引领企业在提升政治站位基础上保持风清气正的健康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入列“中国企业信用500强”、“2021年全球建材上市公司百强”等,并再度获评“主板上市公司价值100强”。

在中国水泥网关于行业大型重点水泥企业综合竞争力最新排名中居第四位,其中成长竞争力居行业首位;所属子公司先后被评为“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劳动诚信保障诚信市示范企业”、“环保信用绿色企业”、“节水型企业”、“地方企业50强”、“税收贡献50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公司年度信息披露获深交所信息披露考核评级“A”级。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2021年,全球经济疫中前行,各国复苏步伐不一。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能,国际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实体经济面临全新市场机遇和持续创新变化的挑战。 2021年,水泥行业需求和供给均出现异常波动,一方面,全国水泥市场需求受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大幅趋降影响,呈现出“需求减弱,前高后低,压力加剧”的特征;另一方面,供给端受“能耗双控、限电限产、煤价飙升”的影响,供给不足,成本大幅度上涨,使得全国水泥市场价格出现“先抑后扬”的大幅波动走势。

水泥行业在集中度提升、市场格局优化、运行质量效率改善的基础上,效益水平总体仍表现出了一定韧性,行业利润略有收缩,但依旧处于历史较好水平。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非金属建材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一)结合宏观经济数据与行业指标变化说明行业发展状况、公司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是否匹配,如公司情况与行业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应当分析原因。 根据工信部发布数据,2021年全国水泥产量23.63亿吨,同比下降1.2%;2021年水泥行业营业收入10,754亿元,同比增长7.3%,水泥行业利润总额1,694亿元,同比下降10%。

2021年度,公司主产品水泥和熟料累计销售2,081万吨,同比增长22.48%;实现营业收入8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9.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76亿元,同比增长7.42%。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规模按“一主两翼”战略规划继续保持增长,其中主业从原有华东基地为主要市场区域演变为华东、西北、西南三大区域,部分新基地整合后效率有所改善提升;公司依托核心资源与灵活优势保持较高运营效率,部分对冲了局部区域疫情及能耗双控减产影响,总体全年主产品产销量保持增长,新增了水泥窑处置危固废等业务;同时由于原燃材料上涨推动了产品售价上升,公司基地所在区域的产品售价也同步提升,总体营收和利润变动略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单位产品能耗继续降低,可控成本因素持续优化,同时公司的规模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继续增强,尽管毛利率及净利润率等同比下降,但在行业中继续保持了领先地位,公司总体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状况相匹配。

(二)报告期内对行业或公司具体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国家行业管理体制、产业政策及主要法规等变动情况及其具体影响,并说明已经或计划采取的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关于严控新增,优胜劣汰、环保与能耗控制标准升级、绿色节能、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化转型等政策。

2021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按照要求,企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折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煤,即纳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数据、清缴碳排放配额、公开交易等信息并接受监管。

2021年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加快实施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打造绿色物流,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1年5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新建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处置能力原则上应大于3万吨/年,控制可焚烧减量的危险废物直接填埋,适度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鼓励采取多元投资和市场化方式建设规模化危险废物利用设施;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开展专业化建设运营服务,努力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

2021年7月20日,工信部正式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明确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水泥熟料项目产能置换比例不低于2:1,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水泥熟料项目产能置换比例不低于1.5:1。对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限制类的水泥产能以及跨省置换水泥项目,产能置换比例一律不低于2:1。

2021年9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能耗双控将对水泥行业带来持续影响。

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引导建材行业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合理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因地制宜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电力、天然气应用比重。鼓励建材企业使用粉煤灰、工业废渣、尾矿渣等作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

2021年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规定了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参考标准:GB 16780)标杆水平为100千克标准煤/吨,基准水平为117千克标准煤/吨。

2021年12月0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数据中心、5G 在促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推动煤炭、钢铁、水泥、有色、石化、化工等传统行业加快“上云用数赋智”步伐,优化管理流程,实现节本降耗。 报告期内,公司按政策指引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政策、行业错峰生产等相关规定,并进行一系列超低排放技改和增效技改项目,积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建设,响应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布局光伏新能源、加大环保投入对生产区域进行环境改善、矿区边坡采取绿化治理等,综合提升产业竞争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针对周期性非金属建材产品(主要指水泥、建筑石材、石灰、石膏及相关制品、玻璃、混凝土等产品,下同),应当披露所在细分行业或主要产品区域的市场竞争状况、公司的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与劣势等情况。

公司在行业中为中等规模,除华东部分区域外暂无产能规模领先优势,但公司不同体制的主要股东相对稳定地构成了独特的混合所有制机制,以及由此孕育出高效务实灵活与规范坚韧稳健相融合的独特风格文化,是长期以来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基础。在与行业龙头在各地的竞合中体现了较好的“补位”战略,在部分集中区域则发挥了较好的竞争优势。 经过多年积累与努力,公司积累了一定的成本领先优势。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毛利率、人均营收等相关运营指标保持行业上市公司领先。同时,公司已在国内外多个区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一定的经营品牌基础,形成了行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布局基础。

(四)结合披露的宏观环境、行业特性、消费需求及原材料等信息,详细说明公司生产经营所处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等特征。

水泥行业发展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等紧密相关,发展规律具有周期性特点,但近年来供给侧改革、产业集中度提升及能耗环保控制等相关因素使产能供给得到有效控制,新增市场也得到严格控制,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分散市场时期的大幅周期起伏,总体走向成熟市场平稳趋势。 但国内各区域市场周期特点仍有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季节气候因素和生产施工环境条件因素使北方的季节性淡旺季周期相对明显,而南方除传统春节冬歇外季节性淡旺季波动已不再明显,行业的周期性特征已经淡化而趋于稳定。

(五)主要产销模式,并列表说明不同销售区域或者细分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等经营性指标情况,并披露该等指标的同比变动情况,以及在主要销售区域或者细分产品的毛利率变动趋势及其原因。

水泥属于基础原材料行业,是区域性产品,其销售半径受制于运输方式及当地水泥价格,公司的水泥销售模式根据销售对象的不同,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的销售网络,同时公司正在通过自有网络平台和物流贸易供应链平台推广销售终端产品。

2021年公司生产熟料1,618万吨,比上年增长21.63%,实际外销熟料548万吨,外销量比上年增长1.00%,熟料销售毛利率为42.60%,比上年下降7.06个百分点,主要是西部子公司熟料销售比重上升,西部子公司熟料销售毛利率相对较低,影响整体毛利率下降。

2021年公司生产水泥1,556万吨,比上年增长33.91%,销售水泥1,533万吨,比上年增长32.58%,水泥销售毛利率为40.59%,比上年下降5.81个百分点,主要是西部子公司水泥销售比重上升,西部子公司水泥销售毛利率低于华东沿长江区域子公司,本年42.5级水泥和52.5级水泥销量上升,新增油井水泥销售。

(六)针对周期性非金属建材产品,应当披露相关产品的产能、产能利用率、成品率(如适用),以及在建产能及其投资建设情况等。鼓励公司结合市场供求情况,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下一年度的产能利用率调整计划。

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水泥熟料年产能约1,494万吨,水泥约1,750万吨,余热发电能力68MW,商品混凝土60万方,骨料产能约1,500万吨,水泥熟料的产能利用率各区域差别较大,实际运转率主要根据当地错峰生产政策随时调整。公司目前在广西都安、贵州都匀、浙江诸暨和境外的吉尔吉斯斯坦有在建水泥产能项目,其中广西都安项目计划2022年投入生产。

(七)主要产品的原材料和能源及其供应情况,报告期内主要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应当披露其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公司主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石灰石、砂岩、工业废渣等,公司生产基地均拥有丰富的主原料石灰石资源储备,价格无大幅波动;砂岩等辅助原料部分基地有自备矿山资源,另有部分基地外购,价格一般对总成本变动影响较小;在各型号水泥产品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大量消化周边重工业产生的各种废渣、矿渣、粉煤灰等,从而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价格视所在区域处理能力的变化有一定波动;主要能源为煤炭和电力,电力主要由属地供电局供应,针对煤炭采购,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渠道。

同时,公司在不断优化采购管理方式,拓展渠道,减少中间环节,集中采购量统一谈判,降低采购成本,发挥集中效益,所需原燃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等也充分运用电子采购交易平台等渠道进行集中采购,产业互联网和工业智能化的应用正在助力公司向智能化制造经营方向全面升级发展。 报告期主要原燃料煤炭出现大幅度上涨,造成公司主产品制造成本上升,公司通过节煤降耗工艺改进等降低单位产品的煤耗,同时通过拓展煤炭采购渠道,与长期合作供应商签订保供协议,灵活调整库存和结算方式等措施尽量缓解成本压力,基本保障了总体生产经营稳定。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水泥建材业务

1、主要业务

公司多年来主要专注于从事水泥熟料、水泥、特种水泥、混凝土、骨料等建材产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近年来,公司充分应用已有资源向相关产业延伸,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业务成为公司重要新业务,同时公司正在向与基础设施产业链相关的“光伏+储能”、智慧物流等业务拓展升级。

2、主要产品及用途

水泥品种主要包括42.5级水泥、52.5级水泥和油井特种水泥等,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工程、油井等基础设施或大型重工业设施项目,以及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和农村市场,公司的混凝土和骨料也应用于上述各类建筑工程和建筑设施。水泥熟料是水泥的半成品,公司部分水泥熟料直接销售给水泥粉磨企业。 公司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固废的环保业务可以为各类工业企业和油田等提供危险废弃物、油污泥、固体废弃物处置服务,也可以为城市市政提供各类生活垃圾、污泥和其他危固废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综合处置服务。 公司与新能源行业专业技术领先企业合资合作正初步开展“光储一体化”项目建设运维业务。

3、经营模式

公司采取总部为投资和战略管控中心、区域为市场经营中心、各个子公司为生产成本中心的运营管控模式,实现了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运营模式。 水泥属于基础原材料行业,是区域性产品,其销售半径受制于运输方式及当地水泥价格,公司的水泥销售模式根据销售对象的不同,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的销售网络,同时公司正在通过自有电商平台和物流贸易供应链平台推广销售终端产品。 公司的主要原燃材料为煤炭、石灰石、砂岩等,并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公司主要原料均有充足储备或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渠道,目前生产所需原燃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等也充分运用电子采购交易平台等渠道进行集中采购,产业互联网和工业智能化的应用正在助力公司向智能化制造经营方向全面升级发展。

(二)水泥窑协同环保处置业务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固废是符合国家产业支持政策和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产业升级的创新型环保产业,也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环境下企业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的务实行动。公司在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以水泥窑协同处置为企业高质量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公司子公司安徽上峰杰夏环保有限公司和宁夏上峰萌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固废和危废填埋场等系列项目均已建成投产,可以解决周边城市污泥、垃圾和危废、固废等处置消化难题,通过对危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提升企业“碳中和”质量,在创造经济效益新增长点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公司的社会效益价值。

(三)公司业务变化

公司在专注做好主业的同时,结合内外总体环境形势,逐渐拓展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智慧物流、光伏储能等相关产业,收缩和逐渐退出房地产业务,适度开展了新经济产业股权投资业务,但目前水泥建材主业占营业收入比重仍超过90%,全年主要业务和经营模式等未发生重大变化。

(四)核心竞争力分析

1、独特机制优势

机制是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公司主要股东相对稳定,控股股东专注、精细的浙商务实精神与第二、三、四股东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不同体制的严谨规范特点相融合,形成了公司高效务实+规范稳健的独特机制文化,自2013年重组上市后,公司保持了稳健发展,相关运营效率指标保持行业上市公司前列;同时公司内部控制规范透明,财务稳健,信息化程度高,公司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形成了良好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团队信心,成为公司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2、政策鼓励优势

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公布国家重点支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名单的通知》,公司被列入重点支持企业。对列入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开展项目投资、重组兼并,有关方面应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信贷投放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公司近年来响应号召对解决“卡脖子”问题科技创新领域进行股权投资的项目及“双碳”时代背景下对“光伏+储能”业务等新领域的投资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的投资范围,得到了系列产业政策的支持。

3、区域布局及资源积累优势

公司国内制造基地主要布局在沿长江经济带地区,拥有较好的市场基础和较大的产品需求、稳定而充足的石灰石资源保障、沿江沿海优越便捷的物流条件,成为公司业务稳固的核心基础;近年来公司在西北新疆、宁夏、内蒙古、境外吉尔吉斯斯坦等地区,以及南部的贵州、广西等地展开布局,并掌握了充足优良的石灰石资源储备,为下一步增量发展打开了空间。

4、技术与经验优势

上峰水泥具有超过 40年水泥专业化发展历史,也是国内最早投入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生产与研究的企业之一,公司工艺先进,设备精良,高效稳定,各熟料生产线均配备了余热发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程度较高,掌握和具备了低碳燃烧和脱硝等环保与节能技术,多条生产线配备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公司管理团队具有多年水泥专业化管理经历,对水泥及相关产品生产制造与管理控制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近年来公司专业营运效率指标如主要产品毛利率、人均营收等保持同行业上市公司前列。

5、品牌优势

上峰水泥品牌已有 40多年以上的市场传播积淀,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强调精确的工艺控制和严格的品质管理,曾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等多项称号,2009年“上峰”水泥品牌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环境形势分析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和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一年。2022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超前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有效推进交通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基建领域产业链领先企业迎来阶段性重要机遇窗口。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落实将对本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新时期能源能耗管控和加强新能源利用的政策要求将更加清晰和明确,能耗、环保、安全以及高品质化等日益更新的严格要求,对建材产业链的企业升级转型和应对效率提升提出更严峻的挑战。

在建材产业平台期新的重要历史阶段中,行业依旧有望继续保持结构性改善和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公司在行业中为中等规模,主业产能主要分布在华东、西北、西南三大区域,不同体制的主要股东相对稳定地构成了独特的混合所有制机制,以及由此孕育出高效、务实、灵活与规范、严谨、稳健相融合的独特风格文化,是长期以来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基础。在与行业龙头在各地的竞合中,公司体现了较好的“补位”战略,并且在部分集中区域发挥了较好的竞争优势。 经过多年积累与努力,公司积累了一定的成本领先优势,相关运营效率指标持续保持行业上市公司领先。

同时,公司已在多个区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品牌基础,形成了行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布局优势。 在“双碳”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形势下,在企业效率驱动、管理迭代、文化保持坚韧生命力的原则下,公司将继续深化“一主两翼”战略落地,中长期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线,稳步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做优主业,强链补链延伸,创新驱动成长,以应对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现阶段,公司将适当调整发展节奏,从注重产业规模向更加注重经营质量上调整,从“缺什么找什么”向“有什么做什么”聚焦,工作重心从“稳中求进”向“全面提升”调整,主业和产业链延伸、新能源新经济投资和产业哺育齐头并进,持续夯实竞争力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均衡成长,行稳致远,硅步以进。

(二)总体发展规划

公司总体战略目标是:立足建筑材料基础产业,发挥灵活高效的机制优势,充分优化整合资源,凝聚品牌文化与人才团队,努力创造效益,提升综合价值,实现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成为令人信赖与尊重的基建领域产业集团。 公司将继续按“一主两翼,三大区域,稳中求进,全面提升”的主轴,以“低碳化、高端化”为指引,优化资产结构配置,深耕基建产业链,创新培育成长项目,灵活补充长期投资,稳固专业竞争力,实现持续升级发展。在行动上,公司将坚守“防风险、守底线”的原则,坚强依靠条块管理策略,全面系统推进各项工作。此外,本着务实的态度,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顺应行业趋势,响应国家号召,重点增加新能源领域投资布局。

具体如下:

1、专注聚焦主业,实现强链补链。

对于基建产业链制造运营主业方面,公司将充分发挥三大区域积累的基础优势,切实做好安全环保工作和清洁生产现场管理,以“绿色低碳、智能高效”为方向,全面改进提升,并通过对标优化和技改整合,实现新并购整合生产线的效率提升;加快推进浙江诸暨、广西都安、贵州都匀、吉尔吉斯等生产线项目投产;针对熟料水泥转化率缺口,继续合理布局水泥粉磨项目,适当加强下游商混和制品类项目延伸,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水泥熟料目标产能规模超过2500万吨,水泥产能超过3500万吨。同时,主业方面,发挥人力特色,推动项目落地、项目建设为主,项目储备为辅,从重规模转到更重质量上来。

2、延伸精细发展,实现全面增效。

继续重点拓展基建产业链相关的骨料、环保、光伏储能新能源、物流等业务。加快提升骨料产能规模至目标产能3000万吨以上;继续深化资源综合集约利用,对其他新型建筑材料进行研发拓展,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产业综合效益。 在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业务方面,加快现有项目发挥产能效益,加快实施其他水泥窑协同生产线项目建设,年危废处置能力计划超过100万吨;积聚专业技术人才,加大科研投入,积累技术创新无形资产资源,拓展产品服务类别和渠道,提升环保业务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独立品牌价值。 在光伏储能新能源方面,以各项目基地为基础,依托区位优势特点及自身对绿色能源的需求,发挥阳光新能源在光伏发电及储能等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建设及智慧运维等方面的优势,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布局光伏发电、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促进公司产业绿色、低碳、高端化可持续发展。 依托集团内部物流贸易的大量需求和现有基地水运物流码头资源,充分发挥上融物流资源集中效益,以信息数据资源平台建设为基础,推动物流贸易业务向智慧物流产业升级拓展。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空置,提升新能源物流比例。

3、精准有效投资,对冲周期波动。

在投资翼方面,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倡导的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核心技术创新领域和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的优质标的,加强与专业机构和行业领军研究部门的紧密合,在严控预算、严控风险、严挑细选的前提下,每年以不超过5亿元的额度,继续投资半导体产业链、储能新能源、低碳环保等新经济产业的优质标的,以加强对主业周期性波动的对冲平衡,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 结合目前资本市场总体趋势,根据稳妥原则,继续适时投资资本市场中相对熟悉的行业与企业,主要选择竞争力持续较强的低风险优质标的公司,力争获取稳健的投资收益。

(三)战略保障计划

1、组织机构调整

配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以提升经营管理绩效为核心,加强集团管控与专业职能水平,灵活建立投资项目管理委员会等协调组织;培育新业务,分类管理,设立新能源、环保、物流等事业部单元;优化区域管委会与前台子公司管理架构,保持高效;改善和发挥财务共享中心、生产技术中心、集中采购中心、信息技术中心等统一协同组织的功能,提升“放、管、服”质量;完善党委办(工会群团)、纪检监察室等党建监察教育组织,提升站位,塑造风清气正的总体氛围。 以高效运行与精益管理为原则,加强专业化职能与区域化管理的协同联动,发挥区域规模集中的优势,细化区域市场计划安排,灵活调度基地间资源共享,以敏锐的市场商业意识,保证区域集中效益最大化。区域委员会负责资源配置保障和项目推进落实等区域重点工作,并着力做好所在区域相关方的公共关系协调处理,全面履行好社会责任。各基地以安全、环保、品质及清洁生产现场基本职能管理提升为重点,落实技术改造,优化人员配置,强化成本意识,确保实现公司成本最优战略。

2、投资项目建设落地

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按照投资计划,加快项目建设,做好各项资源配套,完善审批合规手续,围绕新项目投运节点目标,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资源倾斜,协调各部门紧密配合,安全高质量推进已有项目投产运营。 加强投资项目包括权益类项目流程管理,控制风险,加强沟通与投后管理。以开放的姿态与文化优化投资和发展模式,在总方向不变的基础上引进各方资源,同时充分利用整合公司各项目、各产业、各单元的资源,发挥公司独有机制效率优势和整体协同效益,确保整体发展速度和质量。

3、人力资源与制度体系

灵活拓展“引人、用人、育人、留人”机制。一方面继续落实“组织精简、人员精干”原则,提高组织效率和执行力,提高生产效率,为人才成长发展打开空间;另一方面善用资源、拓展渠道,不拘一格引进专业化技术领军人才,以鲶鱼效应激活人力资源效率,建立一批专业强、能战斗的团队,夯实公司发展最根本的人才基础。 针对高层、中层、基层的不同要求,采取针对性的培养选拔机制,高层重点提升统筹能力和综合素养,引进专业化人才和高素质职业经理人,丰富领军团队组成;中层重点以实战演练来提升战斗力,加强轮换流动,公开公平的进行绩效评定,坚持末位淘汰,特别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的结构性优化培养,形成梯队中坚力量;加强基层员工技能培训和导师带徒机制深化,鼓励一岗多能培训,提升员工实践能力,促进效率提升,捆绑收入提升,并广泛开展沟通教育和文化宣传,提升员工信心和动力,发挥先锋模范等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改善团队结构,聚焦优势,用人所长,促进双通道职业发展晋升机制落地生效,改革考核评价与二级分配机制,结合基地实际特点,发挥绩效评价实际效用。

4、安全生产及技术保障

全面整改优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设立安监委并适当补充专业化安监管理人员,强化中高层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区域和基地以安全考核为任用淘汰“一票否决”前提。子公司落实现场“跑冒滴漏”整改和全面清洁生产的精益管理要求,加强安全和环保、品质、现场、设备等基础管理工作,结合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吸收先进企业经验,以现场管理重塑为基础,结合智能化改造,降低重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建立绿色工厂示范基地,并横向对标,逐步推广,实现所有子公司的全面改善。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主线,调整能源结构,一方面全面节能降耗,推行提产降耗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充分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和经济效益论证,加快光伏储能、气体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创新应用水平,保障生产能耗和低碳化发展水平的行业梯队位置。

5、市场与销售

优化调整市场销售配合战略与管控模式,总部重点做好战略指导,包括制定市场总体目标计划、寻求战略布局机会与资源;掌握市场信息和形势变化,做好市场研判;设计并指导实施销售管理的管控流程考核机制;做好销售人员的培训培养,提升销售团队专业战斗能力。区域作为效益利润中心,按照总体目标计划,做好与一线基地的衔接,提升商业敏锐性和精细测算的准确性、专业性;充分发挥灵活性和高效机制,统筹区域协调,灵活调整和督导各基地销售计划,统一调配熟料内外销工作。各基地充分发挥贴近市场的优势,保持团队的高效执行力,增强服务意识,细心做好客户维护,提高灵活应对能力,协同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6、供应与物流

充分发挥集采中心优势,扩展优化供应链渠道,为集团化降本增效打好基础。继续依靠信誉好、实力强的大企业,调整采购方式,更好服务于生产。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意识,保持集采中心与各基地紧密衔接沟通,提高库存周转效率。与技术中心紧密配合,加强水泥混合材用原材料的采购优化;进一步改进采购管理方式,拓展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发挥集中效益。 进一步整合信息流资源,深入优化华东水运方案、西北西南公铁联运方案,提升服务主业和保障供应链效率的能力,并同步做好销售流向等风控管理工作;重点加快西北资源对接,以运带贸,扎实做好西北物流方案的落地实施。用好金融贸易工具、互联网平台,打造物流管理新样本,统筹公司智慧物流工作,稳步推进物流产业业务,逐步走向外部市场。

7、财务管理

继续优化完善财务共享中心流程机制,强化财务管控。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严格做好风险管控,确保企业在战略规划预算风险目标下健康运营,在推动企业稳健高效发展情况下、保证现金流预算下的绝对生存安全。 进一步借助资本市场及金融市场工具,适度融资,保持宽松的授信额度,降低财务费用,充分利用资金集中优势,实现精准安全理财收益,提高资金收益;加强税收政策统一指导,关注宏观环境、财税政策变化,及时做好税收筹划调整。

8、党建与ESG、企业文化

完善党群工作机构与党建学习教育活动机制,在新党委领导下,全面开展新阶段党建与企业文化教育活动,以“企业发展道路方向与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指引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学习教育相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与党建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提升党建活动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树立勤奋务实的作风导向、坚韧高效的拼搏精神、风清气正的风格氛围。 进一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按公众公司ESG综合要求及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计划,建立严谨务实的企业文化与ESG建设体系,推进内部管控水平提升,开展员工素质培训教育,落实员工关怀与互助关爱行动,发扬抗击疫情期间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树立上峰相亲相爱一家人的良好氛围;加强与周边相关利益方及社区民众的互动沟通。落实乡村振兴和救助帮扶具体行动,响应共同富裕、共荣共兴号召,继续助力各基地周边的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9、低碳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升级

以上峰低碳发展行动路线图为目标,分阶段推广技术创新,引入外脑,充分利用专家资源成立技术研究机构,借鉴科技创新企业IPD创新机制流程,积累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以“碳达峰、碳中和”应用场景及转型升级紧迫性为依托,加快储能及新能源领域与本行业技术融合领域的探索研究,结合碳资产管理推动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升级。 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基础,吸收现有ERP、无人值守、销售管控、云办公等各方面应用项目上积累的实践经验,配合集团财务共享中心、集采中心、电商平台及各项目智能制造部分的应用,制定公司智能化、数字化整体转型升级方案。充分运用公司产业链延伸翼及新经济投资翼领域的资源与技术,促进公司在相关技术领域人才专家团队的培养,奠定公司新旧动能转换、第二成长周期产业哺育的稳固基础。

10、监察及监督审计

充实强化审计监察职能,在纪检监察委员会领导下,设立专业部门,安排兼职监察委员,成立审计监察工作组,定期检查督导各基地规范管理,形成公平合理的反馈问责机制,确保公司的合规规范运营;结合上市公司内控规范,加强内控管理审计工作,坚决杜绝内部腐败,严查舞弊,明确建立并实施问责制度,公平公开公正的处理发现的问题,追责彻底,整改提升,确保公司治理管控落实到位,保障企业健康正向安全稳健运行。

编辑:余丹丹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按备案产能生产!四川公开征求水泥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实施细则

细则中的“产能”是指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申请审批的备案(批复)产能。

重庆发布钢铁等三大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2030年前实现碳峰值

重庆市发布《重庆市材料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旨在2030年前实现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的碳达峰。方案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能效提升、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和循环产业链建设。通过控制钢铁产能、推动兼并重组、发展短流程炼钢和高品质钢材,以及探索低碳和废物处理技术,力求在“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逐步降低行业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同时,加强废钢回收利用和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以实现可持续的工业发展。

关于2023年度广西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生产线清单的公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广西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生产线清单,遵循工信厅联原〔2018〕57号和工信部原〔2021〕80号文件要求,旨在严控水泥玻璃行业新增产能。附件提供了详细生产线清单。

上峰水泥2023年度多维发力稳中有进 提高分红率

上峰系2013年重组形式上市,当时未向市场融资,而上市10年来公司在未向资本市场再融资的情况下,已累计向投资者分红31.24亿元;2023年度公司计划进一步提升分红率,拟现金分红3.82亿元,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51.38%,分红股息率约达5.5%。

2024-04-24 环保 固废 重组 上峰

2条新投产,5条已置出!湖南省公示水泥熟料生产线清单!

从生产线情况来看,湖南省内14个地级市/州均有熟料生产线分布,生产线数量最多的是常德市(8条)和郴州市(8条),实际年熟料产能最多的是永州市,为1017.823万吨。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2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5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5

甘肃省

¥ 372.95
2024-04-25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5

云南省

¥ 323.02
2024-04-25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5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5

重庆

¥ 328.95
2024-04-25

海南省

¥ 432.19
2024-04-2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5

广东省

¥ 326.04
2024-04-25

湖南省

¥ 314.79
2024-04-25

湖北省

¥ 319.35
2024-04-25

河南省

¥ 297.33
2024-04-25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5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5

福建省

¥ 303.10
2024-04-25

安徽省

¥ 313.25
2024-04-25

浙江省

¥ 342.2
2024-04-25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5

上海

¥ 332.73
2024-04-25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4-25

吉林省

¥ 331.13
2024-04-25

辽宁省

¥ 302.53
2024-04-25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5

山西省

¥ 315.06
2024-04-25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5

天津

¥ 338.21
2024-04-25

北京

¥ 349.43
2024-04-26 20: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