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宋志平:如何提高企业自身的免疫力?

2022/04/20 09:58 来源:中国企业报

企业的坍塌不在于其规模大小,而在于管控不足。......

企业的坍塌不在于其规模大小,而在于管控不足。管控混乱的原因往往在于“行权乱”“投资乱”。强化管控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找到一套适合企业的管控模式。格子化管控通过治理规范化、职能层级化、平台专业化、管理数字化和文化一体化五点解决了大企业纵向管控的问题,结合横向沟通协作,破除谷仓效应,使企业能行权顺畅、步调一致、有序经营,进而持续强大。当然,企业的规模和寿命存在极限,超越规模、活出质量才是企业存在的真正意义。  

企业坍塌不在规模大小,而在管控  

在企业里,大家往往对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很重视,但对管控尤其是内控、内审等则本能地排斥,甚至认为管控过严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虽然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有一定的规模,但管控也是必不可少的,不重视管控的企业是很危险的。大家知道,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和植物都有免疫力,在第一次受到侵害后会产生抗体,形成防御系统以抵御今后的类似侵害。但企业天生缺乏免疫力,靠一次次失败形成免疫力太难,而且只要人一换,就可能重复犯错误。归根结底,免疫力的形成还是要建立管控制度,完善管控措施和风险应对措施。企业有强大的管控体系,在面临大风险时,才有能力转危为安。  

什么叫管控?我的理解是,所谓“管”就是用好制度,所谓“控”就是抓住关键点,不出大纰漏、不失控。管控是一整套体系,降成本、增效益、控风险都包含其中。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必要进行管控,管控做得好,不仅不会抑制创新精神,还会提高企业自身的免疫力。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许多企业曾辉煌至极,但很快就消失了。研究这些企业的兴衰史就会发现:除了战略选择上的错误外,一部分企业出问题,就在于企业内部管控不到位。  

企业管控混乱往往体现为“两乱”:一是“行权乱”,政出多门,不知道该听谁的;二是“投资乱”,每天都有新投资的下属公司,却不清楚是谁批准的投资,投资决策不能高度集中,这样一定会生乱。所以,管控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管住了“两乱”,企业就能实现行权顺畅、步调一致、有序经营。从企业内部来看,日常经营活动也需要管控。除了创新、发展所创造的效益外,通过管控严防“跑、冒、滴、漏”等方面的问题,也能间接地产生效益。  

从外部环境来看,强化管控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存在着一些天生的短板,缺少市场的诚信文化和法制环境,在经营遇到问题时,经常出现诚信缺失的现象。在当前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经营形势非常严峻,企业若没有严格的管控,一切都很容易失控,后果不堪设想。“自行车理论”告诉我们,骑快易稳,骑慢易倒。但当不具备骑快车的条件时,就应该做到慢而不倒、稳中求进,这需要管控来发挥作用。在经济下行时,不犯错或少犯错至关重要,能做到严控风险和远离危机也是一种成功。毕竟,经济下行压力这么大,不用好制度,不处理好关键点,企业随时可能出问题。就像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事先讲解安全常识,企业也是一样的,一定要绷紧风险这根弦,所有人都要自觉接受管控。  

风险要可控、可承受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一家投行把欧洲一家水泥巨头的资料翻译成中文放到我的办公桌上,希望中国建材能去收购它。当时只需要出20亿美元,我们就能成为这家企业的控股股东。我将几本厚厚的资料抱回家,研究了一个晚上。一开始我很兴奋,如果成功收购,中国建材就能一步成为大型跨国公司,但后来有一个问题让我冷静了下来——风险。这家企业在全球有400家子公司,以我们当时的管控能力实在难以驾驭,硬吃下去,只会拖垮整个公司。快天亮的时候,我终于做出决定:放弃这项收购。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艰难抉择,艰难之处就在于,能否对项目的风险点以及如何规避和应对风险做出精准的判断。一些企业正是因为对风险判断不足或处理不当而轰然倒塌。所以,企业领导人不能只想着“鸡生蛋、蛋生鸡”式的发展,还应想清楚怎样防范风险,以及发生风险后该怎样应对。  

事实上,对企业来说,风险是客观的。但丁的《神曲》序言里有一句话:“我们看那犁地的农民,死神一直在跟着他。”其实,企业也是这样,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死神”也一直尾随其后。企业的每个决策、每场博弈都有风险,风险会紧跟企业的脚步,零风险的情况从来都不存在。正因为风险无处不在,所以西方经济学里讲的大多是如何管理风险,而不是预防风险。  

因此,上市公司的海外招股说明书会用很大篇幅来披露风险。如果一家企业连自己的风险都说不清,或者干脆说“我的企业没有风险”,那就没人敢买你的股票。对风险的认识越深刻,披露的风险越全面,越可能得到成熟投资者的信任。在应对风险时,首先要评估风险是否可控、可承受,能否进行有效的切割和规避,把损失降到最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建立“防火墙”,而不是一遇到风险就任其“火烧连营”。风险发生了,不能逃避,不能掩盖,要正视并投注力量来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绝不能投入过多资源盲目补救,否则只会越陷越深,损失越来越大。  

“风险可控、可承受”一直是我经营企业的重要原则。尽管中国建材的重组看上去风驰电掣、势如破竹,但始终都是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谨慎理智、规范有序地推进。就国内重组来说,中国建材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不是主业坚决不涉足;有强有力竞争者的区域市场坚决不进入;不在战略区域内的企业,再赚钱也坚决不收购。  

在海外重组中,我判断可不可以做的一个基本逻辑是:这个业务中有没有中国要素,比如能否将对方的技术引进中国,或将中国低成本的因素输入海外收购的企业;国内的管控模式能否嫁接并恰当应用于海外的企业等。如果没有中国要素,再好的项目,我们也不会贸然进入,否则只会“引火烧身”。  

“防火墙”在哪里?  

那么,“防火墙”在哪里?如何实现风险可控、可承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企业风险可分为三类:  

战略性风险,如投资决策风险等。这类风险的规避和防范要靠科学化的决策,避免“一言堂”和盲目决策。  

战术性风险,如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某一环节或某一干部的失误造成大的系统性风险,这类风险往往需要规范管理来防范。  

偶发性风险,如火灾、地震等突发事故。这类风险往往不可预测,但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应对。  

可以看出,除了偶发性风险外,企业的其他风险都能找到相应的“防火墙”。如果再往深层次探究就会发现,尽管不同风险的规避方法不同,但都要以两个原则为前提:一是制度规范,二是慎重决策。  

从源头上说,任何风险的防范和应对都有赖于制度,用制度来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将风险预设在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企业规模大了,层级多了,风险有时会防不胜防,只靠口头提醒或简单的惩罚来增强风险意识还不够,关键要靠内部机制的规范和约束,建立健全组织的各项制度,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所以,应对风险最好的“防火墙”和“灭火器”是制度。例如,把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把全面风险管理和战略规划、项目发展、日常经营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善的管控体系,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形成真正权责明确的制衡机制;建立强大的内审机构,定时定点进行审计,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规避和防范风险还有赖于慎重决策,决策正确是规避企业风险尤其是堵住重大风险的重要基础。在这个方面,我多年来一直遵循的一个重要决策原则就是“见人见物”。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时,对于很多大型项目、重要的合资与收购项目,我都要和外部董事一起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对项目进行充分评估。通过对文本材料的研读,加上现场的直接观察和感受,以及决策讨论中的头脑风暴,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实,“见人见物”的原则是受日本企业家的启发。10多年前,北新建材与日本三菱商事、新日铁和丰田三家日资公司合资设立北新房屋。为了这个项目,日方专门安排我在东京新日铁总部拜会了当时的社长千速先生。千速先生是日本著名的实业家,进了他的办公室,我发现他桌上放着一份我的简历。千速先生语速很慢地说:“宋先生工作这样忙,听说还在读管理博士,这很不容易。我的部下都认为宋先生很不错,我想当面验证一下,现在见到你本人,我决定投资了。”  

同样为了这个项目,丰田的副社长立花先生,带着十几个人的代表团在北新建材整整考察了一天,还与我进行了长谈。在这个项目中,日方出资并不多,作为小股东还这样细致入微,他们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后来,我才知道丰田在做出任何合资决策前,都要“见人见物”,他们的出发点正是规避风险,避免重大投资失误。  

实践证明,全世界任何一家大企业如果在风险问题上出了纰漏,一定会险象丛生,甚至是瞬间崩塌。因此,所谓企业家能力,核心应是判断决策风险的能力、防止企业发生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以及出现风险后如何减少损失的能力。  

母子公司的关系要厘清  

母子公司的关系是目前困扰许多企业集团的问题,而处理好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让母子公司各司其职,厘清战略目标和管控模式。  

母公司主要行使出资人职责,是决策中心,以资本管控为核心,通过对子公司的战略决策、董监事选聘考核和财务监督进行管理,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母公司不能直接插手子公司的产品经营活动,不能像管理车间那样管理子公司。战略管理是母公司重中之重的职责,除了集团整体的战略目标外,还要通盘考虑各子公司的战略规划。母公司应认真考察子公司的资源情况、外部环境、竞争对手情况,以及企业设定的目标是否切合实际,并确保各子公司的战略互相支持。子公司的战略一经批准,母公司就应全力给予支持。当然,战略管理应当是动态的,若遇环境的重大变化,母公司要引导和督促子公司迅速调整自己的战略规划。  

作为经营主体,子公司必须在母公司规定的战略范围内进行经营,突出专业化,明确主营业务、核心专长、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等经营性目标,不能盲目多元化,更不能越权乱担保、乱投资。子公司不能向下层层延伸,公司结构要尽量扁平化,以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并便于母公司控制。在涉及投资时,子公司必须明白,超越授权范围的投资决策最终都要由母公司确定。  

在中国建材,决策项下、资本项下的重大决策权都归集团公司总部所有,所属公司只有投资建议权,而没有投资决策权。如果所属公司的管理者认为自己擅长做投资,那我们欢迎他到集团总部工作,但留在子公司就只能扎扎实实地做经营。我对这方面的要求向来非常严格,因为一旦投资和行权的点位上出了问题,企业就会彻底乱套。以前有人给我讲过一件事,说国内一家日资公司买辆二手车还要总部派人来看,感觉很低效。可后来认真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虽然效率低了些,但从整个企业的投资决策来看,这样做是符合规则和章法的,会使公司的运作更稳健。  

在大型企业集团里,不同层次的企业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能是不同的。母子公司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适其位,只有把思路厘清,把规则定好,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做到分层管理、不打乱仗、有序发展。一个强大的有控制力的集团是子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一个集而不团的企业必定危机四伏。  

用格子化管住了大企业  

中国建材是联合重组而来的企业,其所属独立核算的单位有上千家。我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么大的企业,管得井井有条,是怎么管的?用什么办法控制住‘行权乱’和‘投资乱’?”这倒不难回答,只要找到一套适合企业经营发展的管控模式就可以了。管控模式多种多样,而我的一套方法是格子化管控。  

所谓格子化管控,就是把集团里的众多企业划分到不同的格子里,每家企业只能在自己的格子里活动,给多大的空间,就干多大的事。就像盒装的巧克力一般会用隔板隔开,防止巧克力粘到一起,企业也是如此。格子化管控包含治理规范化、职能层级化、平台专业化、管理数字化和文化一体化,这五点解决了企业的治理结构、职能分工、业务模式等问题,平衡了结构关系,并对实施科学管理和集团式企业文化融合提供了具体方法。  

治理规范化,指的是按照《公司法》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在内的一整套规范的治理体系。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规范的董事会建设,要让董事会在战略规划、重组整合、风险控制等重大事项上发挥重要作用,真正成为公司决胜市场的战略性力量。  

职能层级化,指的是实施分层次的目标管理,把决策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分开,明晰各层级的重点工作与任务,确保行权顺畅、工作有序。集团公司总部是投资中心、决策中心,不从事生产经营,只负责战略管理、资源管理和投资决策。集团总部下的板块公司是利润中心,任务是把握市场,集采集销,及时掌握产品的变化、价格的走向,积极促进市场稳定,提高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和控制力,推动产品更新换代,协调公共关系,实现利润最大化。板块公司下面的工厂是成本中心,任务是研究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把成本降到最低。水泥厂的生产经营规模虽然很大,但是它的角色是成本中心,不得做任何投资决策,只有运营权,以防投资失控。决策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按照相应的职能定位,三个层级分别需要的是“投资高手”“市场能手”“成本杀手”。这样的层次分级其实是很经典的一种做法,中国建材一直严格照此实行。  

平台专业化,指的是集团的业务公司都应该是专业化的平台公司,控制业务幅度,而集团的整体业务可以适度多元化,形成对冲机制。中国建材下设各种各样的业务平台,如水泥、玻璃、石膏、新型建材、玻璃纤维、新材料、工程公司等,每个平台只能做一种业务,做水泥的只做水泥,做玻璃的只做玻璃,要把水泥和玻璃产品做得更加多元化,打败竞争对手,但不能有南方建材之类的综合性业务部门。如果将中国建材看成体委,各平台公司就是专业队,要么打篮球,要么踢足球,不允许有多面手,这么多年始终贯彻这个原则。当今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我们的人才、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专注做专业,才能形成更强的竞争力。  

管理数字化,指的是强化精细管理,要让管理者习惯用数字思考问题,用数字说话。如果管理者的数字化、定量化不过关,管理就不会尽如人意。一些企业家对数字不够敏感,多用“大概、可能、也许、差不多”等模糊的表达,这也是许多中国人的习惯,定性不定量。不少人认为,跟数字打交道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企业领导不一定要对企业的经营数字了如指掌。但是,一家企业的经营业绩、成本等都是由数字体现的,如果不关注数字,如何经营企业呢?靠“大概”“也许”是做不好企业的。  

我一直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看得懂财务报表,紧盯经营数字。中国建材在管理数字化上持之以恒地锻炼我们的干部,从总部到业务板块到区域公司,开的大多是对标会,年初制定KPI,月月对标、按季滚动、逐步优化。每次开会,各单位负责人上来不用多说,一个接着一个地先汇报KPI,要熟练到倒背如流的程度。大家经过多年训练,已经习惯用经营数字说话了,数字硬碰硬,做得好不好一目了然。  

有了这个办法,各个层级的管理者都对自己公司的指标了然于胸,你追我赶,唯恐落后。中国建材重组的水泥厂、商品混凝土厂大都是民营企业,机制虽灵活,但管理上并不完全到位,重组后集团通过推广一系列先进的管理方法,统一市场、降低成本、改善内控、稳定价格,帮助它们逐步实现效益最大化。所以,机制不能代替管理,管理还要靠学习、实践、反复对标、数字化训练、经验积累、制度等。  

文化一体化,指的是一家企业必须有上下一致的文化和统一的价值观。如果集团内各企业,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随着集团的规模越来越大、加盟的企业越来越多,集团就会越发危险。  

实践证明,格子化管控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控方法。如果一家企业有一套严谨规范的管控模式、一面指引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旗帜、一个能够凝聚全体员工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编辑:李佳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宋志平力作《稳健经营》讲透企业新活法

我们可以说,《稳健经营》为中国式管理模式新增了浓重且独特的一笔。因为它是基于现代化管理理论与中国企业实际相融合,基于这位卓越的企业家、企业思想家和企业改革先锋40多年思想精华与时代精神的智慧结晶。

宋志平《经营30条》100条金句

“企业家是那种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企业家是那种在困难中百折不挠的人,企业家是那种胸中有家国情怀的人,企业家是那种永远面向正前方的人。”宋志平老师是优秀国有企业家的典范,在他任期内,带领中国建材集团、国药集团两家资不抵债的央企双双进入世界500强,被誉为“中国的稻盛和夫”。

2024-04-03 并购 股权 宋志平

上峰水泥:新疆天峰拟收购博海水泥100%股权

上峰水泥公布其全资子公司浙江上峰建材有限公司旗下的参股公司新疆天峰投资有限公司计划收购新疆博海水泥有限公司全部股权。此举是为了实施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积极整合行业资源,增强主业的竞争力。这次收购完成后,上峰建材将通过新疆天峰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博海水泥30%的股份。这表明上峰水泥正通过并购等方式扩大其在水泥行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地位。

千亿水泥巨头拟更名!天山股份2023年营收规模约1074亿元

天山股份(000877)发布2023年年报,面对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和需求下滑挑战,公司营收下降19.01%至1073.80亿元,净利润为19.65亿元。尽管如此,公司总资产增长到2947.22亿元,资产负债率微降。公司通过精益化经营和技术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减少了费用,并增加了研发投入。同时,天山股份计划更名为“天山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体现其全国性布局和产业链优势。在行业面临的困境中,即将举办的中国水泥产业峰会将探讨水泥行业的新发展态势。

《节约用水条例》发布!5月1日起施行!

为了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24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4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4

甘肃省

¥ 372.95
2024-04-24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4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4

云南省

¥ 325.31
2024-04-24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4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4

重庆

¥ 328.95
2024-04-24

海南省

¥ 432.19
2024-04-2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4

广东省

¥ 325.79
2024-04-24

湖南省

¥ 314.79
2024-04-24

湖北省

¥ 319.35
2024-04-24

河南省

¥ 297.33
2024-04-24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4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4

福建省

¥ 303.10
2024-04-24

安徽省

¥ 313.25
2024-04-24

浙江省

¥ 342.2
2024-04-24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4

上海

¥ 332.73
2024-04-24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4-24

吉林省

¥ 331.13
2024-04-24

辽宁省

¥ 302.53
2024-04-24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4

山西省

¥ 315.06
2024-04-24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4

天津

¥ 338.21
2024-04-24

北京

¥ 349.43
2024-04-25 1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