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电监会并入能源局 电力体制改革有望市场化

2013/03/12 00: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一轮大部制改革10日落地,其中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撤销,相关职能并入国家能源局。专家认为,改革后的能源管理格局虽未有实质性的突破,但重组后国家能源局的综合管理能力将增强,有望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破局。......

  新一轮大部制改革10日落地,其中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下称“电监会”)撤销,相关职能并入国家能源局,但外界寄望甚大的“大能源部”设想再度落空,重组后国家能源局仍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专家认为,改革后的能源管理格局虽未有实质性的突破,但重组后国家能源局的综合管理能力将增强,有望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破局。而这只是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步,预计未来能源局监管领域将扩大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行业。

  随着近年来中国对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长以及资源价格改革的推进,能源领域政出多门的碎片化管理体制愈显弊端,关于将能源局级别升格、组建“大能源部”的呼声高涨。

  但按照10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电监会与能源局重组后并未成立独立的能源部,仍为发改委直属单位“目前的改革方案还看不出根本性的改变,因为基本的权力格局没有改变,价格等重要职能还是保留在发改委之下。”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透露。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也认为,改革后的能源管理格局未有实质性突破“电监会成立以来,功能一直不是特别清晰,虽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但对电力价格、项目审批等都管不了,所以在这次精简中首当其冲。”

  对于下一步电力体制改革如何攻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监会副主席王禹民表示,就是要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的政府管理体制。今年会从电网企业上下功夫,探索输配分开,就是由政府制定出台独立的输配电价,电网企业负责把电网建好,按输配电价收取过路费,用于电网投资建设和维护。同时逐步放开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让发电侧和用户侧电价由市场形成,上网电价和煤炭价格联动。

  “这次电监会并入能源局,归到发改委管理,力量增强,会使得其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推动更有效。”林伯强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也表示,长期以来国家能源局缺乏对能源行业的综合管理,这次从电监会获得更多的监管权力,可以说是对这一局面改变的又一突破。

  “扩大监管领域是重组之后能源局应该认真思考的一大问题,只有电监会是不够的,石油、天然气都有天然垄断性质,监管难度较大,重组能源局之后,政监合一,可以将能源监管扩大到多个领域。”周大地表示。

  不过,这种政监合一的模式只能是过渡方案。中国能源研究会去年9月的一份报告中建议,短期内我国可采用政监合一、内部独立的机构设置模式。未来随着能源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再把能源监管机构独立出来,过渡到政监分离的模式。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减碳需求紧迫 水泥行业如何应对?

水泥行业的降碳工作非一日之功,需要从技术、原料、燃料、生产管理到政策响应等多维度全面入手,形成综合策略,推动行业向低碳转型,为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关键力量。

一期总投资43.9亿元!海螺水泥持续布局新能源

未来,海螺水泥将持续加大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使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不断优化用能结构,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深入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工作

该通知旨在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提升能效,开展能效诊断工作。发改委要求各地对重点能耗企业进行能源使用效率评估,以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这是中国加强能源管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

华新水泥连续多年领跑能效榜单!替代燃料功不可没!

业内一行业人士表示,华新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值做到这么低使用替代燃料是主要原因,这也说明替代燃料确实能较大幅度的节能降耗。

中材建设与海德堡成功签约捷克熟料线项目

该项目实现了公司与海德堡在欧洲的首次合作,正式开启了双方“碳”索未来、共赢发展的全新时代。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5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5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5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5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5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5

四川省

¥ 374.33
2024-06-05

重庆

¥ 337.56
2024-06-05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5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5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5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5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5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5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5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5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5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5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5

上海

¥ 347.73
2024-06-05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5

吉林省

¥ 452.78
2024-06-05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5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5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5

河北省

¥ 373.32
2024-06-05

天津

¥ 408.21
2024-06-05

北京

¥ 389.43
2024-06-06 09: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