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成思危:政府过度刺激经济危害大

2012/09/20 00:00 来源:一财网

四年前的四万亿投资刺激计划,让中国成功“保八”,但也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如今中国政府正积极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图更高效推动经济社会公平、开放和可持续的发展。成思危提出中国要化解原来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就得做出三个重要的转向:外需引导转为内需引导、外延增长转为内涵增长、外力驱动转为内力驱动。......

  四年前的四万亿投资刺激计划,让中国成功“保八”,但也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如今中国政府正积极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图更高效推动经济社会公平、开放和可持续的发展。

  而这也正是这几天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讨论的焦点。近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经济学家成思危在会上就对系列热点问题做出回应,并且提出中国要化解原来经济发展的一些负面效应,就得做出三个重要的转向,即:外需引导转为内需引导、外延增长转为内涵增长、外力驱动转为内力驱动。

  对于四万亿的刺激计划,成思危测算后发现,如果没有2008年的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经济的增长将只有2.4%,而实际上增长了9.2%。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过度经济刺激政策负面效应也很明显。

  成思危列举过度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过量投资引发产能过剩;由于外需减少,加上产能过剩导致库存积压;投资效益下降,2009年投资增长系数只有0.3%;环境成本大量增加。

  此外,大量货币投放的结果之一是造成了通货膨胀,之二是地方债务迅速增加,之三是资产泡沫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经济增长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思危提出了三个“外转内”的方案。

  让工资和CPI挂钩

  关于向内需的转向,成思危认为,这件事很不容易做的,因为真正转向依靠居民消费,首先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让大家有能力消费,而这个过程中需要做一些制度性的安排。第一个安排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收入普遍增长;第二是要让工资和CPI挂钩,现在30个省市最低工资已经和CPI挂钩了,但是整个工资还没有。随着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者收入也要提高。

  成思危还认为,推进信用消费也很重要,多数银行贷款是贷给政府、企业,贷给个人部分只有15%,还主要是房贷,国外银行贷款百分之六七十是贷给个人。信用消费实际上是把未来的收入拿到今天来用,这个在提高居民购买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础上,总体来说覆盖面比较广,但是水平比较低,同时还面临着将来代际平衡问题,现在社会保障是靠年轻、在工作的人消费,将来如果这一批人到了退休年龄的时候,他们能否享受同样的待遇?

  对于最近社会正在热议的社保缺口问题,作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的成思危也有所回应,他说:这个缺口究竟有多大,大家也有不同的计算,有的说是十八万亿,这个是累积数,动态地算没有这么多。

  国家在十年前就成立了社会保障基金,现在积累到一万亿了。成思危说,这个规模还是不够的,社保基金也不是放着不动,要去投资增值,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一方面是要保障每年有一定的增长率;另一方面,至少要有五万亿的基数做保障,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条就是由外延性增长转向内延性增长,成思危解释说,外延性的增长就是做加法,要增加生产能力就建一个新厂,也能拉动GDP,但是它不能够提高每个人所能创造的社会财富。而内延性增长是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来提高每个人所能够创造的财富,这也是最重要的。

  欧洲各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希腊和葡萄牙是最低的,德国是最高的,相差好几倍,劳动生产率低使得创造的财富不足以支撑高福利的社会,最终导致危机。而中国的情况如何,成思危经过计算发现,中国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大约是两亿人,2011年工业增加值是18万亿,也就是一个人创造九万元增加值,这个增加值还要分三部分,政府通过税收拿一部分,企业留一部分,然后再给个人。成思危说,如果中国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话,永远只能在低水平、低社保下发展,因为没有更多的财富来源,所以必须要下更大的力量去提高劳动生产率。

  “如果能够把生产率提高,把这块饼做更大,这样更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更有利于实现共同分配。”成思危说,除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还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在资金周转效率低了,资金只有通过周转才能够产生更多的利润,现在中国的资金周转效率和国际相比差别太大。

  改革的动力来自人民

  成思危提出的第三个转变就是从外生性动力转向内生性动力。外生性动力就是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依靠政府补贴等外部因素,而内生性动力是依靠职工,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成思危表示,改革开放的动力最终还是来于人民,人民有积极性才能够不断努力工作,不断地创造更高价值。对于内生性动力的提升,就是依靠创新,政府要鼓励各方面的人去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还有管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再从长远一点来说,就是依靠教育,要想提高职工的素质,从更长远来说要提高人民群众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整个国民素质。

  最后,成思危认为,如果这三个外转内都做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能够实现。“再深入一步探讨,当前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十八大以后,我相信改革会有新的举措和推进。”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就《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答记者问

中国出台《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旨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目标。方案提出具体指标,包括2024年和2025年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并针对能源、工业、建筑等领域部署十大节能降碳行动。通过加强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推动行业节能改造等方式,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专家解读之二 | 实施节能降碳十大行动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方案聚焦能源、工业、建筑等领域,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能源和循环经济、强化科技创新,以及完善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激发节能降碳内生动力,确保国家规划目标的实现。

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会见华新总裁李叶青

5月29日,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会见了华新总裁李叶青,他对华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欢迎华新继续扩大对尼投资,与当地政府在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延续良好态势 4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6亿吨

4月中国交通运输经济持续向好,货运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稳定增长,公路和水路货运分别增长3.8%和4.9%,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2.7%。然而,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3%,其中公路投资下降9.1%,水运投资增长10.6%。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也保持增长,同比增长3.1%。

2024-05-30 固定资产投资

由娲石集团供应原材料的鄂州(燕矶)长江大桥南岸主塔成功封顶

燕矶长江大桥建成后将有助于区域打造“公、铁、水、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武鄂黄黄”都市连绵带一体化发展。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2 00: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