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板老房将逐步淘汰 户型开间大或影响抗震

2011/03/16 00:00 来源:扬子晚报

......

  南京处在中强地震带上,我们天天所在的住宅和公共建筑是否具备抵御灾害的能力?此次日本大地震对我们的建筑安全带来了哪些启示?扬子晚报记者专访了江苏省建厅抗震办公室主任裴友法,以及一些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

  江苏三市将加强海啸防范

  裴友法透露:“这次日本大地震,对我们江苏最大的启示其实是海啸防范,因为江苏有着长达954公里的海岸线。近期我们正在组织连云港、南通和盐城三个沿海城市的相关人员,重点研究3方面:一是沿海防洪堤,二是低洼处尽量不建房,三是引导沿海区域提高建房标准,并不再建平房,从日本的经历来看,2-3层楼民居更安全。”

  但中国大陆东部海岸有琉球、台湾、菲律宾群岛等一系列岛屿阻隔,加之大陆架也比较宽,外围区域发生海啸后能量会逐步递减,灾难程度会有所减小,特别是南京地区本身并不临海,不大会受海啸影响。

  预制板老房将逐步淘汰

  目前,南京一般建筑的抗震设防等级为7度,也就是能抗6级地震。汶川地震后,规定中小学校、医院、体育场馆、车站、影剧院等大型公共建筑须具备8度抗震能力。

  裴友法透露:“南京现在住宅建筑中,按8度设计的很少,除极个别的钢结构住宅楼之外,下关沿江的超高层小区,由于楼层达到50层,单元建筑面积有十几万平米左右,是要求提高到这一抗震等级的。”

  裴友法直言,按目前标准,地震时绝大部分建筑只会晃动,不会倒塌,安全性还是可以保证的,危险性比较大,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时,建的一批使用预制水泥板的老房子。他透露:“预制板建筑的安全性问题,已经纳入城市规划部门的考量之内,将优先拆迁,在城建过程中逐步消化、淘汰。”

  而2000年以后所建房屋,就算是普通砖混结构建筑,也要求使用现浇水泥楼板了,近几年更倾向大量采用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越来越强。

  楼间距小影响震时逃生

  裴友法还批评道,有些开发商为了节省土地、多盖点房子,有时候会悄悄缩小楼间距,这一做法不仅仅影响阳光和舒适度,一旦发生地震还会有安全隐患,“5·12之后我们去四川考察,完全倒塌的房子不多,大部分房子是顶楼以下一到两层发生墙、顶倾塌,如果楼间距太近,附近逃生通道上的人很容易被这些楼上掉落的建筑材料砸中。”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大部分住宅楼的间距是按1:1.1来设计的,即50米高的房子,楼间距是55米;现在这个标准已经提高到1:1.3,部分高品质小区达到了1:1.4,即50米高的房子,楼间距达到65至70米,增加了大地震时逃生者的生还几率。

  此外,在房屋外墙搭建阳台或者利用房屋挑檐搭建各类建筑设施、在房屋顶面上擅自加层建房搭棚、扩大承重墙上原有的门窗尺寸、拆除连接阳台的砖混凝土墙体、将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改为卫生间厨房、擅自将住宅楼房中的部分住宅房屋改为经营性用房等行为,都会加大房屋在地震中的危险性。

  此外,豪宅开发商喜欢宣传的“豪宅超大开间”,也被建筑专业人士认为存在一定风险,“即使在公共建筑中,我们也尽量保持最大7至8米的开间距离,如果超过8.4米,梁一定要加粗,但有时候开发商觉得大梁影响美观,不愿意做。”

  一些建筑设计者提出,应呼吁钢结构的研究和推广。

  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重量轻,同时由于钢材料的匀质性和强韧性,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但南京目前鲜有住宅采用,学校等公共建筑中也不多。一位建筑师向记者透露,不少号称钢结构的建筑,只是周边框架为钢结构,中间的核心筒是混凝土。

  他表示,钢结构住宅体系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技术体系,它涉及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厨卫系统、管线系统等一系列配套体系,特别是对外墙结构体系要求很高。“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和开发商急功近利有关,钢结构的成本高很多,技术要求更高,一般开发商不会愿意去做。”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09-25 16: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