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生态透水砖将用于北京园林

......

  北京市园林绿化中将推广使用生态透水砖。3月14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透露,“会喝水”的生态透水砖正式通过专家成果鉴定,今后有望在园林绿化、市政道路、停车场等路面进一步推广应用。

  长期以来,城市的街道、广场以及住宅小区的庭院等,路面大都是用花岗岩、水泥、釉面砖铺设。因此,几乎所有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尴尬:一方面,大量的硬化地面造成城市雨水不能向地下渗透,地下水位因得不到雨水补充而下降,影响了道路两旁花草树木的生长。另一方面,下雨天硬化路面地表积水,给行人和交通带来不便,甚至因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而积水成涝,加重了疏浚系统的负担和江河的污染。

  此外,硬化地面地表过度干燥,既易造成尘土飞扬,又不能进行热量的传导,增加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恶化了居住环境。

  北京市路政局、园林部门相关专家介绍说,生态透水砖的透水率在95%以上,它能截留大量地表水。因为有着特殊的结构,即使下暴雨,铺了透水砖的路面雨水能迅速透过地表,渗入地下,有效补充城市日益枯竭的地下水资源。另外,透水砖的大部分原料都取材于废弃建筑垃圾的剩料,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这种经过试验的透水砖能承载15吨以下的车辆。”

  据了解,透水性铺装早期主要用于改善路面的防滑性。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透水性铺装逐渐被应用于道路建设。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透水性铺装的研究已经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有些国家还制定了关于透水性路面的法律法规,取得了巨大成效。例如,德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采用透水材料铺装路面,其目标是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推行了“雨水渗透计划”,先后开发了透水性沥青和混凝土铺装材料,应用于公园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及城市道路。

  在我国,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城市透水能力不断减弱。各种不透水的路面、场地及大型基础设施将城市“重重包围”,使其不能自由“呼吸”,这既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又给城市带来了诸多不利。

  但随着人们逐步认识到城市道路铺装透水材料的重要性,一些城市市政工程的路段修建、改造开始使用渗水能力强的透水砖。有数据统计显示,普通水泥透水砖自1995年问世到2005年,每年平均推广不到1万平方米。2006年全国普通水泥透水砖的应用量一下激增到100万平方米左右,2008年全国透水砖市场容量达500万平方米左右。

  而人们对生态透水砖的亲密接触,可以追溯到2008年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上。当时,就有这样一种称为生态砂基透水砖的地砖,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好奇:不管下多大的雨,通过这种透水砖,都能在第一时间进入地下,不会造成地面积水,而且还能防滑。

  现在大部分城市的地表都被混凝土路面覆盖,要是城市能有像驼峰一样的功能,把雨季时的雨水收集起来,好好利用,缓解干旱时的“饥渴”,该有多好。不少园林工作者感叹道。

  “透水型路面材料具有较大的孔隙率,能蓄积较多的能量,有利于调节城市地表的温度和湿度,它比沥青地表温度低6℃,可以有效消除热岛效应。”北京盛泰伟业科技公司有关负责人说,由于生态透水砖的环保效应,雨水能够迅速地渗入地表,还原成地下水,提高地表的透水、透气性,保持土壤湿度,这对改善城市地表生态平衡,无疑具有很好的作用。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发布《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为图片报告的全部内容。

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到2030年公司单位产品产值的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70%以上

6月13日至14日,全球水泥和混凝土协会 (GCCA)领导人峰会在瑞士苏黎世召开,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及140多名来自豪瑞(Holcim)、海德堡(Heidelberg)、西麦斯(Cemax)等全球水泥企业负责人,地区水泥协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海南省混凝土协会正式成立

6月9日,海南省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海口举行。会上宣布海南省混凝土协会正式成立。

2023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

6月3日,以“创新驱动,以变应变”为主题的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大会在江苏南京隆重召开!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7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7

甘肃省

¥ 387.09
2024-06-07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7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7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7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7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7

重庆

¥ 337.56
2024-06-07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7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7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7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7

河南省

¥ 354.60
2024-06-07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7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7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7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7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7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7

上海

¥ 347.73
2024-06-07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7

吉林省

¥ 462.45
2024-06-07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7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7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7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7

天津

¥ 408.21
2024-06-07

北京

¥ 389.43
2024-06-08 01: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