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双碳”战略机遇?

2021/09/10 17:49 来源:成都日报

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9.2万亿元,数字经济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20年的38.6%。......

如何以数字技术推动能源供给减碳,推动产业需求减碳,引领市民生活减碳?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纷纷围绕数字化技术赋能“双碳”战略机遇发展进行了探讨。

提高数据治理水平

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9.2万亿元,数字经济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20年的38.6%。

“因此,双碳目标的达成离不开数字经济。”伏羲智库创始人、主任,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晓东认为,数字经济以数据要素为基础,数据流通利用可以加快一二三产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形成生产、流通、消费“三位一体”的共享经济生态链,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例如在交通出行、贸易流通、政府服务等领域都有相关数据加以佐证。

但李晓东同时表示,数字经济同时面临着数字鸿沟加大和网络碎片加剧两大挑战。“目前,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特别是与三四线城市的数据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另外,面临数据和信息孤岛问题,数据作为市场要素的潜力亟待释放。”

针对这一问题,李晓东表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数据治理水平。通过数据治理可以提升数据流通利用水平、优化数据治理结构,改善数字鸿沟和网络碎片的问题,助力数字经济的发展。

碳中和遇到数字化

让城市更低碳绿色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要聚焦能源转型问题,更应充分认识到这是经济社会发生系统性变革的必然路径,更需要推动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进行转变。

来自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首席专家杨永耀表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供给侧优化、消费侧节能增效、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和公民碳中和行动等有效途径。

杨永耀介绍道,通过智慧低碳交通、智慧新能源设施、智慧资源循环利用、智慧生态走廊、智慧低碳住宅以及智慧可再生能源六大层面,智慧城市可以有效赋能碳达峰与碳中和。“现在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是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更美好,城市更低碳绿色。”他说道。

“当前正处在数字化与绿色化交汇的路口,这是我们所有人共同面对发展的挑战以及机遇。”在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智慧城市总架构师张鹏看来,当碳中和遇到数字化,这是生产技术的变革,也是治理方式的变革,同时也会对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

在这种变革下,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双碳”战略的机遇?张鹏认为,首先要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来感知,做到全域监测;要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来替代物理行为,实现减排;用数字化来调动碳中和的科学执行。“这几年的云计算风起云涌,很多云计算引导为集中计算,而在碳中和的面前,可能这个趋势将逆转,可能更多的边缘计算——低功耗的边缘计算,将成为新的突破。”

以“举手之劳”

收获绿色能量

顺丰集团顺启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揭炜琼谈道,使用绿色循环包装是路径之一。“快递会涉及到千家万户,用绿色循环包装去替代一次性包装,需要每一个终端消费者在收到快递包裹后,配合企业进行回收,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回收再利用。”

揭炜琼认为,这一方面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促使消费者配合企业;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努力找到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同时每一个消费者也要承担相应的公民责任,“所以整个过程一定是要全民参与的。”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视频]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 对全国水泥企业做出新指示

近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中联同力董事长汪东顺赴安阳中联、黄河同力、南阳中联、豫龙同力调研

3月26日—29日,中联同力党委书记、董事长汪东顺一行赴安阳中联、黄河同力、南阳中联、豫龙同力调研,并与安阳、豫西、南阳、驻信四个片区的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座谈。

金峰水泥集团徐云飞:实现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 淘汰落后是关键

“实现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是关键,这对于稳定行业效益,减少污染排放和碳减排意义重大。”

葛洲坝水泥:节能智能双提升 绿色发展新突破

日前,作为湖北省纳入碳交易的46家重点企业之一,葛洲坝宜城水泥有限公司通过深度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实现了从过去的碳配额短缺向碳排放盈余企业成功转型。

“扩大有效投资”:钱从哪来,流向何处?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74
2024-04-22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2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2

甘肃省

¥ 372.95
2024-04-22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2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2

云南省

¥ 325.31
2024-04-22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2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2

重庆

¥ 330.08
2024-04-22

海南省

¥ 402.19
2024-04-22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2

广东省

¥ 325.79
2024-04-22

湖南省

¥ 313.11
2024-04-22

湖北省

¥ 319.35
2024-04-22

河南省

¥ 297.33
2024-04-22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2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2

福建省

¥ 307.55
2024-04-22

安徽省

¥ 313.25
2024-04-22

浙江省

¥ 342.2
2024-04-22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2

上海

¥ 332.73
2024-04-22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4-22

吉林省

¥ 331.13
2024-04-22

辽宁省

¥ 302.53
2024-04-22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2

山西省

¥ 315.06
2024-04-22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2

天津

¥ 338.21
2024-04-22

北京

¥ 349.43
2024-04-23 20: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