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警惕“减碳”跑偏 下好全国一盘棋须有规可依

2021/09/02 09: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为了如期实现这一目标,“碳达峰、碳中和”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从行驶在大街小巷的一辆辆新能源汽车,到内蒙古高原上一座座巨大的白色“风车”;从实验室中不断探索着的绿色制氢方案,到在阳光照射下发出耀眼光芒的蓝色光伏发电板……在如今的生活中,“碳达峰”与“碳中和”已不只是停留在未来蓝图中概念,而是贯穿人们“衣食住行”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标尺。

此前,中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为了如期实现这一目标,“碳达峰、碳中和”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碳中和”不等于零排放,而是要实现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平衡。因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被认为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事实上,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后,北京、上海、山西、山东、海南等地均提出了明确的碳排放达峰目标。同时,“碳达峰、碳中和”已被包括汽车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划为高质量发展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新能源汽车者得天下”

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绿色发展的核心环节之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8.4万辆和27.1万辆,市场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特点。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50.4万辆和147.8万辆,同比增长均达到两倍。

有专家预测说,今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有极大的概率超出市场预期,有望同比增长75%以上,未来5年电动车产销增速有望保持在40%以上。

“它跑得足够远,又比燃油车更省油、更环保,完全符合我的用车需求。”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某一线新能源汽车品牌的4S店,一个刚刚完成试驾的消费者告诉记者,自己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原因就因为两个词,“省油、环保”。

“购买门槛不高,而使用成本和驾乘体验更佳,这样一来,新能源车就有望成为‘燃油车颠覆者’。”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一旦购买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新能源汽车就能形成对燃油车的降维打击。“以往新能源车与同级燃油车存在较大的价格差,两个市场相对独立,而今年像比亚迪秦PLUS DM-i等新车推出后,直接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价格拉低到与合资品牌燃油车同一水平。

在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续航里程的提升等,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新能源车市已经进入了真正的市场化阶段。他认为,“双碳”目标的提出,将进一步优化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内外部环境。

新能源汽车的热销,不仅让市场上涌现出更多优质的新能源汽车供消费者挑选,同时也向中国汽车产业乃至地方经济发展,吹响了绿色升级的号角。

一方面,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整车企业市值接连看涨,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企业也加快了扩张产能的脚步;另一方面,各地加大力度招商引资,试图吸引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供应企业前往布局……一场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争夺战几乎在大江南北同时上演。

从蔚来“命悬一线”时合肥携资紧急驰援,到上汽集团、张江高科、阿里巴巴“组团”在上海投资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在到北京市基本确定“抓住小米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无疑成了各地方政府竞相追逐的新风口。

“全球汽车驶入电动化转型快车道,而中国在这方面已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评价说,从需求侧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但在供给侧,竞争尚未见分晓,优质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仍然产能不足。

“不少地方押注新能源汽车产业,因为它承载了当代制造业的太多期许。”汽车行业分析师白德认为,汽车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支柱型产业,而随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技术变革的到来,汽车与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从制造业升级和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得新能源汽车者得天下’几乎已成定局。”

付于武认为,无论是地方政府“抢亲”新能源车企,还是像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头部电池企业的扩张产能布局,都合乎市场逻辑。但他同时提醒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可能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因此,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进行布局的时候也要保持头脑清醒,实事求是的制定的发展规划和路线图。切忌不能有‘一阵风’‘运动式’的思维。”

运动式“减碳”不可取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的会议提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是一些地方“减碳”雷声大、雨点小,虚喊口号、蜂拥而上,抢风口、蹭热度、追热点;二是一些地方用力过猛,去煤电“一刀切”,超出了当前的发展阶段,采取的行动不切实际;三是一些地方借“碳达峰”来攀高峰,发展高耗能产业。

“各地的减碳目标应该建立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既不要操之过急,搞运动式减碳;也不该动歪脑筋,为了给将来留足发展空间而抢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向记者坦言,各地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行动,但是在“减碳”进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0%的碳排放来自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行业来看,电力、建筑、交通领域占据的比重较大。而在能源结构“缺油少气”的条件下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于很多行业而言都是极具挑战的。

“例如,由于目前我们的电力来源主要还是以煤为主,推广电动车在减少本地排放减少方面效果突出,但对减少总体碳排放可能效果有限。”马军直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能只看新能源车,还要调整能源结构。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按照规划,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50%。

马军建议说,电动汽车可以作为某种储能工具,成为整个电网、能源网络的一部分,从而充分利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原本不宜储存的可再生能源。他畅想说:“如果今后每一台电动车都可以变成电能储存器,那就能解决不少储能问题。”

在马军看来,之所以出现某些地方政府一边高喊着减碳口号,一边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现象,是因为摆脱对过去路径的依赖并不容易。“‘碳达峰,碳中和’是要求高质量发展,不是不发展。这意味着走过去的老路断不可行。”他建议说,可以通过把“双碳”积分纳入企业和地方的考核标准,从而真正实现“全国一盘棋”。

值得一提的是,8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答复政协提案时表示,目前已会同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积极建立完善汽车生产过程清洁化、生命周期能源低碳化、产品设计绿色化标准体系以及汽车再制造和再利用标准体系,开展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及核算方法系列标准的研究。

“国家层面应该做好顶层规划,抓大放小、有的放矢,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分阶段进行相关任务的分解,在一些重点领域应选择重点企业进行碳中和示范基地的建设,形成标杆效应。”不久前,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撰文称,在“双碳”目标落地的过程中,需要统一的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来衡量企业的减碳进度和效率。

“只有全社会积极参与,我国的‘碳中和’目标才能够如期实现。”他表示,主管部门和行业机构要让细分行业甚至具体企业能够清楚地了解自身碳排放的当前数值,以及未来年份的约束性指标,这样才能让“减碳”成为每个企业公民生产经营的一部分,才能让“降碳”成为每一道工业流程优先考虑的事项。

“要在汽车、出行等领域形成绿色的闭环,就应该让减污降碳的要求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马军认为,从矿产开采、冶炼到汽车制造,再到消费者使用以及电池退役后到梯次利用,都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从而下好“全国一盘棋”。

“筑巢引凤”还需因地制宜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113亿吨,单位GDP碳排为124g/元,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发电端。有预测称,2030年电力需求将达到约11.6万亿度,2050年达到约14.3万亿度;预计2050年风光发电量占比将由2020年的14%提升到约50%。

因此,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新能源储能市场被认为是各地“筑巢引凤”的重点领域。

一方面,由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有时间局限,且波动性大,需要完善储能管理;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提升,促使锂电池成本下降,推动了电化学储能的放量发展,“新能源车+储能”模式为各地方和相关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能源生产端推进能源清洁化,在能源消费端推动电动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而作为能源存储转换的关键,储能系统则是推进新能源发电消纳、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宁德时代表示,由于储能电池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较低,成本、使用寿命、系统运行(存储)效率、智能化的系统设计是储能产品的关键。

据了解,过去10年间,电池组件和发电系统成本下降了90%。得益于电池技术的突飞猛进,2020年陆上风电的上网指导价已与火电基本持平。按照东吴证券的分析,2025年新增储能需求将达到163GW/511GWh,储能市场空间超6000亿,长期来看有望达到万亿市场空间。

这进一步证明了这样一个判断:“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革新。

“有人议论说,电池的化学体系已经很难创新了,只能在物理结构上做些改进。我们认为电化学的世界就像能量魔方未知远远大于已知,我们乐此不疲地探索其中的奥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曾表示,“碳中和”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深刻的变革,它将给不同技术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除了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新能源产业,助力本地的碳达峰、碳中和,各地也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给予适当支持,从而保障技术创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分析说,中国在锂电池等新能源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同时相关供应链比较完整,拥有规模优势。同时,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经济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各地在招商引资时要因地制宜。

他举例说,在引进特斯拉后,上海市又与宁德时代签约,既补齐了供应链,又有助于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对于那些化工产业发达的地方,则可以把重点放在发展氢能上。在西部地区,要利用好丰富的光伏和风能资源,因此消纳储能可以作为建设重点,发展储能技术。”

“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而电池作为能源清洁化、交通电动化的基础元器件,是实现碳中和的牛鼻子。对于无钴电池、全固态电池、无稀有金属电池等下一代电池和行业内的新兴技术,我们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并开展技术布局。”宁德时代表示,围绕“以电化学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为核心,实现对固定式化石能源的替代;以动力电池为核心助力电动车发展,实现对移动式化石能源的替换;以电动化+智能化的集成应用创新”三大战略方向,宁德时代携手众多合作伙伴,助力各地实现“双碳”目标,现已与上海市、广东省、四川宜宾市等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毫无疑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推动绿色发展,离不开汽车、出行产业这块“关键拼图”。而在所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布局背后,需要“无形之手”与“有形的手”密切配合,开拓出一条走向高质量、低碳的发展新路。

编辑:孙蕾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中国经济观察:环保税推动企业绿色转型,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环保税的实施推动了中国企业加速绿色转型,通过“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机制,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减少排放。实例显示,火力发电厂和化工厂在环保税压力下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享受税收减免并获得政府支持。环保税的杠杆作用促进了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华新水泥答投资者问,涉及产能出清、企业整合等问题

在需求下行周期,价格作为份额和销量的基础,牺牲的价格和成本上降下来的这块相比是可以做一个比较的,成本降低了20块,价格降低了100块,效益能回升吗?

[葛洲坝水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与华南区域总部深化合作,共拓新能源与城市更新领域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与华南区域总部深化合作,聚焦华南市场,拓展新能源、城市更新、综合交通等领域业务,双方将加强资源共享和协同,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四新”能建战略落地。华南区域总部将支持葛洲坝集团在华南市场的开发,尤其在新能源领域,以提升市场签约质量和数量。

2024-04-16 葛洲坝 建华

《陕西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

加快建材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及绿色化发展水平,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最新《排污许可管理办法》审议通过!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排污许可管理,根据多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制定的。办法明确了排污单位应依法申请排污许可证并遵守其规定排放污染物,未取得许可证不得排放。规定了排污许可证的内容、申请与审批流程、排污管理、监督检查等程序,并指出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监督管理。排污单位需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并记录环境管理台账。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加强对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对违规行为依法处理。办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视频]陕西某水泥企业:陕西全年停窑180天才合理

陕西某水泥企业:陕西全年停窑180天才合理

[甘肃省建设投资]甘肃建投六建华陇公司:春日忙碌保障重大建设项目商砼供应

甘肃建投六建华陇公司全力保障多个重点建设项目混凝土供应,包括甘肃省博物馆改扩建、五泉下广场改造、金悦府项目四期、兰州市城区雨污水管道分流工程和兰石CBD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该公司注重工程质量和进度,通过合理调度、安全生产检查和原材料市场考察,确保混凝土供应稳定,对提升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起到关键支持作用。

周育先会见湖南省委常委、岳阳市委书记谢卫江一行

周育先与谢卫江会面,讨论岳阳市合作事宜。关键结论:双方就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岳阳市发展进行了探讨,可能涉及项目投资、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

[甘肃省建设投资]六建公司清明之际缅怀英烈,弘扬红色精神主题活动举行

六建公司通过实地祭扫和网上祭扫形式,开展清明缅怀英烈活动,致敬革命先辈,激励员工铭记历史,发扬红色基因,勇担新时代使命,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

碳价首次突破90元/吨!碳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意味着什么?

总的来看,碳价突破90元/吨对于水泥行业而言可谓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提醒着企业必须将碳减排和绿色发展纳入其长期战略规划中,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

陶从喜:水泥工业“3C”碳中和技术与实践探索

陶从喜主要从水泥工业碳排放现状、国内外碳减排技术路径、水泥工业“3C”碳中和技术、水泥工业“3C”碳中和实践案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水泥行业注意!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水泥熟料碳排放核算、核查技术指南意见

为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范水泥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工作,做好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的制度体系建设,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水泥熟料生产》,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等材料可登录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www.mee.gov.cn/ “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2024-04-03 碳排放 二氧化碳

生态环境部逯世泽谈碳市场下一步走势:逐步引入有偿配额分配方式

逯世泽提出,这几年中国碳价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整体中国碳价上涨的速度和幅度较大,碳价整体稳中有升。

2024-04-03 碳排放 投资 成本

世界水泥协会2024年度大会即将召开

WCA将于2024年5月18-19日在南京举办2024年度大会。

中铁建持续出售西安项目股权:西安京港房地产30%股权挂牌转让

中铁建地产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出售西安项目公司西安京港房地产30%股权及债权,这是中铁建华中公司多次出售西安项目公司的最新案例。中铁建在西安的“西派系”高端项目虽销售强劲,但也面临业主投诉交付质量的问题。

[葛洲坝水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与华东区域总部共商深化市场合作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与华东区域总部就深耕华东市场、拓展新领域新模式达成共识,双方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市场高质量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2024-03-26 葛洲坝 建华

河南省建材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印发 让建材披上“绿色”外衣

要求建材行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

贵州召开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碳排放核查工作会议

2024年3月19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王家齐主持召开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碳排放核查工作会议。

[中国建筑]北京市副市长谈绪祥到中建集团走访调研

北京市副市长谈绪祥走访调研中建集团,肯定其在首都建设的贡献,期望在城市更新、基础设施等领域深化合作。中建集团表示将加大在京投资,服务北京高质量发展。双方将共同努力,推动合作迈上新台阶。

《福建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

方案中提出要求,到2025年底,水泥熟料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相比2020年底降低3.7%。

甘肃省建设投资:【甘肃建投三建】平凉市实验小学改扩建项目加速推进,确保秋季开学如期进行

平凉市实验小学改扩建项目为确保秋季开学顺利,甘肃建投三建公司管理人员迅速复工,按5月1日交付目标推进。项目重视安全与质量,目前进行室内装修及室外设施施工。作为重点工程,项目部克服困难,确保按期竣工。

低碳水泥将颠覆传统?带来新未来?

当前对于低碳水泥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具体的定义,笼统来说就是在水泥生产制备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对于传统的硅酸盐水泥有大幅度的下降。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国办转发发改委、住建部文件: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江西省副省长陈敏一行到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调研

阎晓峰结合建材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重要任务,提出全行业正在加快构建现代化建材产业体系,深入推动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公布2023年下半年环评信用管理对象列入“黑名单”情况

由名赫环保科技(大连)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中亨环保科技(大连)有限公司)环评人员唐丽敏(信用编号BH034582)作为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编制的《朝阳兰凌水泥有限公司5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该名人员依法受到五年内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工作的处罚,被辽宁省生态环境厅予以失信记分20分,自2023年9月19日起被信用平台列入“黑名单”。

精耕细作 护航绿水青山 深耕聚焦 建设美丽穹窿 ——星船城公司开展2024年植树节义务劳动

3月9日,在46个植树节即将到来之际,星船城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建华,总经理秦秀伟,副总经理杨正洪及各部门、供应总公司、销售总公司、资中公司、建宝公司主管级以上人员43人,来到星船城团建基地星河园区,开展植树节义务劳动。

2024-03-11 星船城 建华 水泥

“扩大有效投资”:钱从哪来,流向何处?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中国第三产业蹄疾步稳 连续9年占GDP比例超50%

证券时报记者 张智博 刘俊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数字化”等事项列入政府工作任务清单。202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68823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54.6%,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占比与上一年相比提高1.2个百分点,已经超过2020年前水平。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已连续9年超过50%。蓬勃发展中的服务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就业及带动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从服务业构成来看,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双双突破10万亿元,两者增速均超过6%。住宿和餐饮业增速最高,超过14%,信息传输、...

务实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助于稳预期增信心

实现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打造新优势注入新动力 锚定5%向“新”出发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及2024年目标增速统计

2023年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及2024年目标增速统计

2024-03-05 GDP 投资 原创

推动经济稳健开局!开年以来 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推动增发国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和执行进度,强化项目全过程监管。

2024-03-05 重大项目 碳排放

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新型储能仍处起步发展阶段,存在调度利用水平偏低、安全性有待加强等问题

作为能源电力企业的掌门人,基于中国能建在加快推动创新驱动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数字智慧转型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和探索实践,宋海良今年的提案具体包括推进城市七网融合发展、推进核电建设等五方面。

认清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能

我国有居全球前列的人才队伍、广阔的市场空间、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还拥有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的科技进步前景广阔。

经济回升向好 三大区域挑大梁

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如何保持增长动力?

《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3月1日起实行

为了推动温室气体减排、规范碳排放权交易活动,《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将于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和水泥行业息息相关!《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 (2024年版)》发布!

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既是水泥行业响应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如何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这里有明确要求

今天(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门发布我国首个《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74
2024-04-18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18

青海省

¥ 416.22
2024-04-18

甘肃省

¥ 372.95
2024-04-18

陕西省

¥ 306.73
2024-04-18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18

云南省

¥ 326.77
2024-04-18

贵州省

¥ 312.57
2024-04-18

四川省

¥ 352.34
2024-04-18

重庆

¥ 330.08
2024-04-18

海南省

¥ 402.19
2024-04-18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18

广东省

¥ 325.85
2024-04-18

湖南省

¥ 312.94
2024-04-18

湖北省

¥ 319.23
2024-04-18

河南省

¥ 327.33
2024-04-18

山东省

¥ 321.62
2024-04-18

江西省

¥ 317.07
2024-04-18

福建省

¥ 307.55
2024-04-18

安徽省

¥ 313.25
2024-04-18

浙江省

¥ 342.2
2024-04-18

江苏省

¥ 308.02
2024-04-18

上海

¥ 332.73
2024-04-18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4-18

吉林省

¥ 331.13
2024-04-18

辽宁省

¥ 302.53
2024-04-18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18

山西省

¥ 314.54
2024-04-18

河北省

¥ 342.12
2024-04-18

天津

¥ 338.21
2024-04-18

北京

¥ 349.43
2024-04-19 14: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