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减污降碳两手抓,生产发展步入协同治理新阶段

2021/05/07 10:3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启动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一手减污,一手降碳。......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减污降碳”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新热词。近期,从中央到地方举行的一系列重要会议,明确了我国减污降碳政策方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启动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一手减污,一手降碳。

“能源使用过程中同时产生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这些污染物同一来源、同时产生、同时排放,可以进行系统治理,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采取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协同控制措施,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而且能从根源上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周宏春说,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出发,以煤炭使用为例,其在开发利用中的大气污染物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可以大有作为。一是可以通过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比如,将发电余热用在供暖上,热效率可以提高30%-50%。二是污染物治理的一体化,也就是实现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等一体治理,也包括削减二氧化碳、氨氮等的排放在内,从而可以起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的作用。三是促进物质循环利用,也就是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四是发展碳循环经济,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可以把发电、工业生产等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净化之后加以综合利用。碳循环经济在循环经济“减量、再用、循环”的原则基础上,再加上“去除”,通过发展产业的途径实现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阶段,减污与降碳两者的关系不是简单相加,不是“降碳+”,或者“+降碳”,而是完全融为一体的。近年来国家层面和地方的实践证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投入相对小而效益倍增,是符合国情的“中国双减排方案”。

针对进一步做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工作,周宏春建议,“当前,中央及地方应给公众释放减污降碳的明确信号,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社会齐抓共参与的强大合力。推广绿色低碳简约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将节约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和细小环节中。”

同时,利用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机制倒逼地方及企业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强度。数据显示,从2011年开始,我国在北京、广东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共进行了4.3亿吨的二氧化碳交易,总交易额接近100亿元。

此次,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建立全球性碳市场合理定价,防止碳泄漏,促进公平贸易。

周宏春同时表示,针对重污染天气,还应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法。各地已经安装上线的污染防治设施应保证正常运行、保证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保证在线监测设备数据传输正常。同时,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严厉打击重污染天气期间应急减排措施不落实甚至造假、自动监测弄虚作假等突出环境问题,形成依法治污的震慑局面。

编辑:崔志敏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宁夏发布各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计划完成时间表

新建企业自2024年5月4日起,现有企业自2025年1月1日起,执行地方标准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推进新改扩建(含搬迁)水泥项目按超低排放水平建设。

工信领域节能降碳与绿色发展工作情况如何?3分钟视频快速了解

2024年5月13日至1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为“绿色转型,节能攻坚”。

替代燃料是破局水泥业寒冬的一把“利刃”吗?

如果在水泥生产中使用40%的替代燃料,每生产100万吨熟料将少排放约10万吨二氧化碳。

仕净科技:打造效果效益兼顾的水泥行业低碳转型新模式

“要有实际效果,才能算真正的降碳。”

新疆建材行业协会会长吕志坚率新疆头部水泥企业赴红狮与尧柏集团调研

展望未来,随着国家对西北地区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新疆水泥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预计2024年,新疆水泥市场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对此,各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市场变化,推动新疆水泥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1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17

青海省

¥ 411.41
2024-05-17

甘肃省

¥ 382.91
2024-05-17

陕西省

¥ 327.04
2024-05-17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17

云南省

¥ 308.20
2024-05-17

贵州省

¥ 312.57
2024-05-17

四川省

¥ 345.57
2024-05-17

重庆

¥ 331.21
2024-05-17

海南省

¥ 432.19
2024-05-1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17

广东省

¥ 312.75
2024-05-17

湖南省

¥ 316.12
2024-05-17

湖北省

¥ 309.91
2024-05-17

河南省

¥ 324.60
2024-05-17

山东省

¥ 319.18
2024-05-17

江西省

¥ 313.39
2024-05-17

福建省

¥ 303.10
2024-05-17

安徽省

¥ 314.72
2024-05-17

浙江省

¥ 328.4
2024-05-17

江苏省

¥ 298.89
2024-05-17

上海

¥ 317.73
2024-05-17

黑龙江省

¥ 438.00
2024-05-17

吉林省

¥ 382.09
2024-05-17

辽宁省

¥ 367.01
2024-05-17

内蒙古自治区

¥ 353.34
2024-05-17

山西省

¥ 317.83
2024-05-17

河北省

¥ 352.52
2024-05-17

天津

¥ 368.21
2024-05-17

北京

¥ 339.43
2024-05-17 23: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