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阎晓峰:推进建材行业提前全面实现碳达峰要坚持创新驱动

2021/04/02 09: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建材行业全面实现碳达峰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发展与碳减排的矛盾,并抓好重点产业的碳排放总量控制。......

中国建材集团下属凯盛集团建设的蚌埠奥体中心铜铟镓硒龙眼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 

近日,我国建材行业有项重大突破引人关注:中国建材集团下属凯盛集团建设的单体规模10兆瓦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运营一周年发布成绩单,累计发电超过约1100万千瓦时。按照运营时间25年计算,项目累计收益约2.2亿元,节约燃煤约11.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5万吨。这为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助力建材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了力量。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近日发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报告(2020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经初步核算,2020年中国建筑材料工业二氧化碳排放14.8亿吨,比上年上升2.7%;建材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上年上升0.2%,比2005年下降73.8%。 

虽然国家和行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等效果显现,建材行业碳排放2014年以后基本维持在14.8亿吨以下波动,但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仍面临重重关卡。 

 设定科学减碳路径 

今年年初,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向全行业发出倡议,建材行业要在2025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行业要在2023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作为建材领域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水泥行业第一时间吹响了碳减排的号角。 

在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看来,水泥行业要在2023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而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关键。 

不久前,中国水泥协会便与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联合召开了水泥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图视频座谈会;同时,中国水泥协会碳减排专家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着手编写“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路线图”。 

“相关课题研究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孔祥忠表示,水泥行业会像煤电行业一样,由政府主管部门向行业下达碳排放配额,以配额总量指标控制行业碳排放峰值。“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水泥行业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行业治理方式,加快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 

孔祥忠提出,今年水泥行业有两件事需要重点关注。“一是政府给火电行业下达碳排放配额指标;二是全面启动全国碳交易计划,6月底前上线全国碳交易系统。”同时,水泥行业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也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水泥行业环保工作的头等大事。 

正如《报告》中提到,建材行业全面实现碳达峰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发展与碳减排的矛盾,并抓好重点产业的碳排放总量控制。 

为此,孔祥忠建议,水泥行业要设定科学碳减排路径,制定碳达峰路线图;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减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推广;积极探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做好商业转化研究;水泥企业要积极参与碳交易。 

目前,建材行业碳减排已取得初步成效。《报告》显示,墙体材料行业作为建材行业中仅次于水泥的第二耗能行业和碳排放源,自2015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后,砖瓦企业锐减到2.1万家。目前砖产量只有高峰期的60%,碳排放从最高峰的1.5亿吨下降至1322万吨。其主要原因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后,产品产量减少。由此可见,建材行业减污降碳重在源头治理。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推进,水泥行业或将优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这将加速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产业格局,根据市场需求调节水泥产量供给。”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李琛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还将倒逼建材企业转型升级。“今后大集团的规模优势凸显,将更积极参与碳资产管理,提高市场竞合力。”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动下,建材企业将迎来新机遇,也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建材企业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提质增效。企业间加快联合重组,加强资本、产能、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提升行业集中度,发挥规模效益,优化市场布局。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阎晓峰提出推进建材行业提前全面实现碳达峰,要坚持创新驱动。要大力研发应用各类减污降碳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加快部署推进新型胶凝材料、化石燃料替代、资源综合利用等低碳前沿技术的研究、储备和应用,不断挖掘建筑材料工业减污降碳的技术潜力。 

“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在减污降碳上做了积极探索。”李琛介绍,以水泥行业为例,海螺集团建成了世界首条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环保示范项目,将水泥厂中的烟气二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产品,可用于工业、医药等领域。 

“中国建材集团已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公司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坚决做好贯彻落实。”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认为,“水泥产业要想综合竞争力发生质的提升,必须要加大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周育先表示,今年中国建材将积极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带头降碳减量发展,从源头消减。“我们将深化绿色制造,提高能源效能,开展能源替代,积极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降低碳排放。”同时,积极发展风机叶片、光伏玻璃等新能源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减碳潜力有待开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这意味着国家和各地的相关能耗指标和排放指标会进一步完善提升,重点高耗能行业减碳任务更重。”孔祥忠说,“这需要相关企业加大节能减排科技投入,积极应用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同时,新型节能低碳技术及产品应用的广阔前景还有待开发。” 

“从行业层面来看,水泥产量、消费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需要结合各时期发展建设需求,在保障市场供应的基础上逐步压减低效产能。”李琛说,“此外,水泥是资源依赖性产品,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50%至65%来源于不可再生资源石灰石分解,30%以上来源于燃煤。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将难有大范围替代石灰石和煤炭等的原燃料,碳减排潜力有限。” 

除上述因素之外,水泥行业还在发展中,产量正逐渐向平台期过渡。“同时,水泥行业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要想实现碳达峰,一定要做好严禁新增产能的工作。”李琛说。 

从企业层面来看,则更多需要转变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高碳项目要获得更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持续。”李琛认为,企业需要加大在节能减排技术装备方面的投资,促进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以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对此,周育先表示,今年中国建材加大了对光伏玻璃、碲化镉发电玻璃等玻璃新材料的投入,强化市场导入,加快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 

李琛表示,“等相关政策出台后,建材行业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将更为明确。目前,水泥行业正在加快碳达峰与碳中和路径研究和制定工作。各水泥企业也将碳减排和碳中和作为今后工作和发展的重点,积极部署战略规划,同时更加关注节能减排技术、碳市场、碳资产等信息”。

“力争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指明方向。水泥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面临哪些的机遇和挑战,又将如何去做?为此,2021年4月20-21日,中国水泥网将在杭州举办 以“同使命·谋创新·共发展”为主题的“2021中国水泥产业峰会暨T0P100颁奖典礼” ,诚邀业内人士前来共同深度探讨当前水泥及相关行业发展态势。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中国建材股份:预期2024年一季度亏损约13亿元

4月18日,中国建材股份发布公告,预期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的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归母净利润亏损)人民币13亿元

[视频]2023年中国砂石骨料产能排行榜发布!前五强有四家水泥企业华新排名第一!

2023年中国砂石骨料产能排行榜发布!前五强有四家水泥企业华新排名第一!

洛阳中联水泥:生物质燃料推动节能减排,加速新生产力发展

通过不懈努力,洛阳中联在探索高热值固危废及生物质替代燃料使用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李新华会见上海市副市长陈杰一行

双方就拓展合作领域、深化产业对接、实现共赢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

2024-04-18 中国建材 上海

复活“僵尸产能”超3000万吨 数读产能置换

自《办法》实施以来,水泥行业曾经掀起一波新建线热潮。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1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74
2024-04-19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19

青海省

¥ 416.22
2024-04-19

甘肃省

¥ 372.95
2024-04-19

陕西省

¥ 306.73
2024-04-19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19

云南省

¥ 325.31
2024-04-19

贵州省

¥ 312.57
2024-04-19

四川省

¥ 352.34
2024-04-19

重庆

¥ 330.08
2024-04-19

海南省

¥ 402.19
2024-04-19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19

广东省

¥ 325.85
2024-04-19

湖南省

¥ 312.94
2024-04-19

湖北省

¥ 319.23
2024-04-19

河南省

¥ 297.33
2024-04-19

山东省

¥ 321.62
2024-04-19

江西省

¥ 317.07
2024-04-19

福建省

¥ 307.55
2024-04-19

安徽省

¥ 313.25
2024-04-19

浙江省

¥ 342.2
2024-04-19

江苏省

¥ 309.21
2024-04-19

上海

¥ 332.73
2024-04-19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4-19

吉林省

¥ 331.13
2024-04-19

辽宁省

¥ 302.53
2024-04-19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19

山西省

¥ 315.06
2024-04-19

河北省

¥ 342.12
2024-04-19

天津

¥ 338.21
2024-04-19

北京

¥ 349.43
2024-04-20 01: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