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海螺集团:用科技创新推动绿色转型

2021/11/17 13:17 来源:海螺集团

海螺集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和推动了中国水泥装备技术的大型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有效促进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有力支撑和引领了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喜迎海螺集团第四次党代会顺利召开,大力宣传集团创新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凝心聚力,现推出“喜迎党代会·奋进新征程”系列报道。

创新 占据发展“C”位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创新被摆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纲要指出,企业要成为创新的主体,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十余年发展历程中,海螺集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和推动了中国水泥装备技术的大型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有效促进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有力支撑和引领了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开局,面对新一轮科技发展浪潮,海螺集团顺应形势,把创新摆到集团发展更加突出位置,以创新应对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把科技创新当使命,视创新创造为生命,抓创新发展要拼命。”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集团制定了“一体两翼双发三轮”的“歼30”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以工业互联网工业大脑为主体;以低碳零碳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为两翼作为攻坚方向;以科技创新和绿色金融为两台发动机赋能;落地数字产业公司、新能源新材料公司、碳资产管理碳科技公司。今年以来,海螺集团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资金达29.67亿元,目前有100个各类型科技创新课题正在推进中,其中省级以上创新课题的5个。依托科技创新项目成果,海螺孵化出海博智能科技无人驾驶、海螺中南智能机器人、上海智质科技等高科技产业链公司,初步构建了智能制造与数字产业集群。

新一轮科技创新的典型特征是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重要抓手,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海螺集团依托企业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良好基础条件,按照“开放+创新、科创+产业”的发展思路,抢占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赛道”,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集聚要素资源,积极打造有较强影响力的跨行业、跨领域的“双跨平台”。集团先后投入20亿元进行智能工厂升级改造,快速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孵化20余个优秀行业APP,接入各类物联网设备和工艺流程数据45余万个;初步建成了水泥智能工厂集群,形成了水泥智能工厂系统解决方案,劳动生产率提升20%,年增效逾10亿元,减排二氧化碳750多万吨。

围绕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海螺集团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先后与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同时全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9月17日,海螺集团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为首席科学家。

绿色 成为发展底色

2021年10月10日,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海螺集团调研时指出,实现能耗双控、“双碳”目标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海螺集团要加大环保技术装备投入,不断优化现有存量,确保能耗、碳排放水平远远走在全国前列。

“双碳目标”、“两高”是制造业都将面对的难题。王诚认为,这是把“双刃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海螺集团作为行业引领者,有责任、也有能力为行业探索出一种可行的发展模式。海螺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和路线图,明确中长期碳减排目标与实现路径,构建“9+2”低碳研发体系,即“1个创新联合体、1个三碳研究院、1个企业技术中心、1批研发平台、1批关键核心技术、1个碳中试基地、1个应用产业园、1家碳资产管理公司、1家碳科技公司”+“1支新材料基金、1支工业互联网和碳基金”,研发应用节能环保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节约资源能源,打造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数字产业生态圈。

今年8月,海螺集团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签订碳交易市场能力建设和碳管理体系建设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建材行业培训中心和碳管理体系认证服务中心,推动水泥行业碳的资源化管理。9月,以低碳、零碳、负碳为目标的三碳科技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以碳基金、碳金融等为橄榄枝,筑巢引凤、聚才引智,促使金融资本和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同时建立合伙人制度,实现公司化运作,协同发力,推进“双碳”工作。

利用旗下企业全国布点的优势,海螺做大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建成17个光伏电站、3个储能电站、1个风力发项目,产业初步规模化,年发电量达1.1亿度。海螺充分利用绿色电力和清洁能源,在山东济宁海螺打造了全球水泥行业首个“零外购电”标杆工厂。海螺还将现代水泥工业与环保产业深度融合,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固废、危废,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了167套垃圾和固废危废处理环保项目,形成年处理生活垃圾设计规模1700多万吨、工业固废危废设计规模900多万吨,解决了二噁英污染和垃圾围城的难题,成为城市“净化器”、政府“好帮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秉承“为人类创造未来的生活空间”的经营理念,海螺始终坚持建好一座工厂,带动一地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方人民,走深走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

担当 彰显国企责任

9月24日,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全省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蚌埠召开。会上,亳州海螺绿色循环材料产业园、阜阳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蒙城绿色新型环保材料产业园、萧县海螺绿色建材产业园、海螺型材纳米二氧化钛等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300多亿元。

发展是硬道理,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十四五”以来,海螺集团充分发挥国企担当,以及资金和技术优势,在合作主体、合作业务和合作方式上充分解放思想,加大与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合作,不断做长做宽做高产业链,在服务国家和安徽省战略目标中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6月28日,海螺与繁昌区政府签署绿色建材建设项目合作协议,投资40亿元建设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等绿色建材项目,推动低碳经济,加快绿色发展。7月13日,与肇庆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国内一流的新型建材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平台,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9月8日,与三明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力智能制造、新型建材、节能环保、新能源,签约总额达116亿元,助力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既要栽大树,又要育幼苗,打好组合拳。在加大对外投资发展力度,力开新局的同时,海螺集团主动加入并服务安徽“三地一区”建设,科学规划,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7月16日,首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在蚌埠召开,会上签署了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作协议,海螺水泥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16亿元,重点投资于新材料产业,包括但不限于纤维及复合材料、玻璃基材料、膜材料、光电材料等新材料领域。为进一步提高投资完成率,海螺集团配套建立了投资项目区域包保联系制度、年度投资计划推进调度制度、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等,通过有效投资实现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切实践行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大步迈入“十四五”,海螺集团上下解放思想,全力以赴,正加速使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企业向高新技术转变、 管理向世界一流转轨,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力争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编辑:刘群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有4家水泥企业少停产!贵州公布一季度水泥行业错峰生产情况!

据调度,一季度有4家水泥企业未完成停窑60天计划,分别是:贵州昊龙胜境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少停5天,华新贵州顶效特种水泥有限公司少停4天,赫章水泥厂有限公司少停1天,麻江明达水泥有限公司少停1天。华新贵州顶效特种水泥有限公司已连续多次错峰生产执行不到位。

2024年市场怎么走?天山股份、海螺水泥等做出最新判断

近日,多家水泥上市公司接受机构调研,均表达了对于今年市场走势的观点与判断。

海螺水泥工厂爆改回忆杀:工业风与怀旧情怀的完美碰撞

近来网友又把“爆改”的视野转向了城市、建筑、工厂,当这股风吹进了海螺工厂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安徽枞阳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日产5500吨新型干法水泥...

安徽枞阳海螺水泥公司计划拆除两条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收购芜湖瑞信水泥的一条日产1166吨生产线产能,并在原地建一条日产5500吨的新生产线。该项目已通过铜陵和芜湖两地经信局公示,无异议,现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示期至2024年4月30日。

七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

绿色矿山建设是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为加快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74
2024-04-18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18

青海省

¥ 416.22
2024-04-18

甘肃省

¥ 372.95
2024-04-18

陕西省

¥ 306.73
2024-04-18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18

云南省

¥ 326.77
2024-04-18

贵州省

¥ 312.57
2024-04-18

四川省

¥ 352.34
2024-04-18

重庆

¥ 330.08
2024-04-18

海南省

¥ 402.19
2024-04-18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18

广东省

¥ 325.85
2024-04-18

湖南省

¥ 312.94
2024-04-18

湖北省

¥ 319.23
2024-04-18

河南省

¥ 327.33
2024-04-18

山东省

¥ 321.62
2024-04-18

江西省

¥ 317.07
2024-04-18

福建省

¥ 307.55
2024-04-18

安徽省

¥ 313.25
2024-04-18

浙江省

¥ 342.2
2024-04-18

江苏省

¥ 308.02
2024-04-18

上海

¥ 332.73
2024-04-18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4-18

吉林省

¥ 331.13
2024-04-18

辽宁省

¥ 302.53
2024-04-18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18

山西省

¥ 314.54
2024-04-18

河北省

¥ 342.12
2024-04-18

天津

¥ 338.21
2024-04-18

北京

¥ 349.43
2024-04-19 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