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什么?创新!

2018/05/15 09:32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如果在调整中没有形成新的产业和新的竞争力,长期下去我们的制造业、实体经济也是有风险的。......

  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如果在调整中没有形成新的产业和新的竞争力,长期下去我们的制造业、实体经济也是有风险的。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10日),《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第93页

 学习札记

  经过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已经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经济过于依靠投资拉动,产能过剩将成为常态。从国际上看,所有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经济高速运转、基础工业蓬勃发展,经济恢复到常态后,供给侧结构调整这样一个过程。现在中国的工业产品没有哪一个是不过剩的,如何消化,如何削减产能,是新常态阶段非常棘手的问题。

  中国传统制造业想要实现转型,说到底,就是要从过去依靠要素投入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摒弃以往过度依赖资源、能源等物质投入,不顾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方式。这就要求更多依靠人力资本集约投入、科技创新拉动,迈向质量提升型的发展新阶段。

  创新也是多方面的,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而体制、机制创新是保障。没有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就只能待在实验室里。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创新的源头从政府主导转移到企业主体这一端。

  --徐匡迪

  (徐匡迪,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喷射冶金、钢的二次精炼及“熔融还原”的研究。)

  融会贯通

  产能过剩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核心难题,创新能力不足是导致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一个企业要有竞争力必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只有重视创新,才能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现阶段,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改造,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过剩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促进节能减排。要着眼未来保持长久的竞争力,除了进行技术创新,企业还要实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为建立发展的长效机制,还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对政府而言,激励企业创新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政策抓手。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需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直接管理、干预的范围和程度,逐步向监管型和服务型政府转变。同时,还需要政府强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创新市场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从税收和金融层面加以引导,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和改革市场融资体系,支持企业的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主要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政府必须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警示:熟料生产线超产10%及以上属重大变动,需重新环评!

简而言之,熟料超产10%及以上的生产线在规模上已属重大变动,都要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以上这些超产生产线都该扪心自问,自己的超产行为是否违法违规?

水泥行业要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时不我待,水泥行业必须赶紧醒悟,丢掉不切实际有悖于市场发展规律的幻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

两广若继续“斗” 海南如何独善其身?

上述销售负责人呼吁,区域大企要理性竞争,以合理的价格策略和健康的竞争手段共同维护区域市场的稳定,防止价格战进一步蔓延和加剧,从而保障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颓势依旧 长三角水泥价格何以支撑?

进入2024年,若浙江水泥价格都难以企稳,整个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水泥价格又何以支撑?

储量近5亿吨!华新再拿大矿

在水泥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具备稳定的矿山资源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更具长期发展的战略优势。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1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74
2024-04-19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19

青海省

¥ 416.22
2024-04-19

甘肃省

¥ 372.95
2024-04-19

陕西省

¥ 306.73
2024-04-19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19

云南省

¥ 325.31
2024-04-19

贵州省

¥ 312.57
2024-04-19

四川省

¥ 352.34
2024-04-19

重庆

¥ 330.08
2024-04-19

海南省

¥ 402.19
2024-04-19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19

广东省

¥ 325.85
2024-04-19

湖南省

¥ 312.94
2024-04-19

湖北省

¥ 319.23
2024-04-19

河南省

¥ 297.33
2024-04-19

山东省

¥ 321.62
2024-04-19

江西省

¥ 317.07
2024-04-19

福建省

¥ 307.55
2024-04-19

安徽省

¥ 313.25
2024-04-19

浙江省

¥ 342.2
2024-04-19

江苏省

¥ 309.21
2024-04-19

上海

¥ 332.73
2024-04-19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4-19

吉林省

¥ 331.13
2024-04-19

辽宁省

¥ 302.53
2024-04-19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19

山西省

¥ 315.06
2024-04-19

河北省

¥ 342.12
2024-04-19

天津

¥ 338.21
2024-04-19

北京

¥ 349.43
2024-04-20 13: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