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去产能不是简单“去产量”

2018/05/08 16:19 来源:中国商报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人社部、国资委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明确2018年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分析师表示,今年去产能工作仍然维持高速推进的态势。......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人社部、国资委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明确2018年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分析师表示,今年去产能工作仍然维持高速推进的态势。

  随着我国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步伐的不断加快,淘汰化解落后产能效果显著,行业逐步回暖,企业利润率持续提升。据了解,目前钢铁和煤炭利润良好,产能利用率较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2月,钢铁行业利润为526.6亿元,同比上涨了97.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为462.6亿元,同比上升了19.6%。2018年一季度钢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9%,比上一期高3.2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1.2%,比上一期高出5.8个百分点。

  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后实现持续盈利,这说明去产能越快越好、越早越好。事实上,去产能不是简单的“去产量”,而是淘汰落后的产能。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过剩的产能包含落后产能,而落后产能的淘汰或者退出能够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就像在去产能之前,一些小企业生产“地条钢”等劣质钢材以次充好,不但冲击了一些大型钢企的钢材价格,而且使许多企业生产的钢材大量积压。现在,全国各地对地条钢等“清零”,这些生产企业被淘汰后,既保证了钢材的质量,又使钢材的价格相对稳定,钢企扭亏为盈也就很自然了。

  去产能不但没有对钢铁、煤炭等行业带来冲击,反而使之扭亏为盈,而且是持续盈利,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当前,提质增效是我国经济发长的主基调。在此背景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将持续深入推进。但随着钢铁、煤炭等行业通过去产能实现盈利后,一些地方为了片面追求利益,很有可能会使一些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一些地方政府一旦有投资冲动,使得新建产能大于淘汰落后产能,就会重新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从而使去产能工作半途而废,甚至前功尽弃。

  化解过剩产能的抓手不再是简单的“量的指标”,而是更关注企业的经营实际,去产能进入结构性去产能的时代已不是简单的“去产量”了。在下游需求没有明显回暖的前提下,行政力量下供给收缩带来的价格暴涨难以持续,去产能对钢铁、煤炭行业盈利的推动也不会长期持续下去,钢铁、煤炭企业的盈利将逐渐回归需求面,产业结构升级、提质增效才是盈利持续改善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继续鼓励僵尸企业的更新改造,或者退出市场。

  去产能不能简单地“去产量”。因此,有关部门在继续用市场、法治等手段,在铁腕化解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的同时,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增速。对于已经过剩的行业,要控制好新增产能,尤其是同质化的产能应尽量避免新建。通过兼并重组等,对淘汰落后产能的资产和债务处理要妥善解决。同时要严格监控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防止一些企业拿以前淘汰的设备滥竽充数等。

编辑:俞垚伊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海螺水泥应不应该抢份额,你怎么看?

海螺水泥应不应该抢份额,你的观点是什么?欢迎留言讨论。

“去产能”之弦紧绷 水泥行业亟待破局

2024年,水泥行业供需能否改善?价格能否有所提振?企业又将如何破局?

推广应用困难重重 “CCUS”可能没有想象中美好!

近年来,为实现“双碳目标”,水泥业内不断推进在“CCUS”技术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但若想通过“CCUS”大幅降低水泥企业碳排放量,依旧是困难重重。

高登榜:大刀阔斧去产能、旗帜鲜明稳预期

错峰生产已经推行六七年,但各个企业的产能仍在扩张,新建生产线不断上马,所以造成今天的现状是全行业共同的责任。

中国水泥协会在京召开中国经济形势报告暨八届六次理事会和会长会议

中国水泥协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经济形势报告暨八届六次理事会和2024年会长会议。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2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5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5

甘肃省

¥ 372.95
2024-04-25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5

云南省

¥ 323.02
2024-04-25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5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5

重庆

¥ 328.95
2024-04-25

海南省

¥ 432.19
2024-04-2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5

广东省

¥ 326.04
2024-04-25

湖南省

¥ 314.79
2024-04-25

湖北省

¥ 319.35
2024-04-25

河南省

¥ 297.33
2024-04-25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5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5

福建省

¥ 303.10
2024-04-25

安徽省

¥ 313.25
2024-04-25

浙江省

¥ 342.2
2024-04-25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5

上海

¥ 332.73
2024-04-25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4-25

吉林省

¥ 331.13
2024-04-25

辽宁省

¥ 302.53
2024-04-25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5

山西省

¥ 315.06
2024-04-25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5

天津

¥ 338.21
2024-04-25

北京

¥ 349.43
2024-04-26 05: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