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中国水泥行业不需要廉价的“自恋”

2017/12/06 09:30 来源: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发展期,基建和房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水泥行业抓住实际,加速淘汰立窑等落后产能,新型干法生产线成为主流。......

  妄想通过鼓吹“独立自主、团结对外”来换取市场认可的套路在中国水泥行业行不通,大打“爱国牌”“团结对外”的企业,越来越没有市场。

  有人认为相较于“抵制洋货”,我们更应该做强国货。在这一点上,水泥和相关设备企业一样用行动践行着自强精神,中国水泥行业从来不需要 “团结对外”这种廉价的“自恋”。

  水泥生产自1824年诞生以来,生产技术历经了多次变革。20世纪50~70年代出现的悬浮预热和预分解技术(即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是当今世界水泥生产的主流技术,它的出现将水泥工业生产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与此同时,我国水泥工业几乎同步把握了世界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发展脉搏。

  在《水泥技术》2007年第二期《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创新历程》一文中,我们了解到1970年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根据石灰石配料和悬浮预热器的实践,提出了“两级煅烧,即窑尾加把火”的设想,这是我国关于水泥预分解技术的最早设想,与当时的日本等国在设想的提出时间上相差无几。

  此后,历经几十年的努力,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关注和推动,水泥及相关设备企业的努力下,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走向了世界前列。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广大参与者拥有大量自主创新的新技术,但依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毫不避讳向国外学习,借鉴的事实。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发展期,基建和房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水泥行业抓住实际,加速淘汰立窑等落后产能,新型干法生产线成为主流。截至2016年底,我国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744条,总产能达到35亿吨,而此时,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还留有一定量的立窑,甚至更早的技术。

  虽然当前我国水泥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困境,但也为水泥技术升级、超洁净排放提供了机会。余热发电技术从在国内出现到成为国内水泥生产线的标配仅仅用了不到十年,并且还在不断升级中,东方希望、新安中联更是结合实际利用了“蒸汽推动”技术,亚东水泥利用“短窑技术”大幅降低熟料生产电耗也是有益的尝试。

  “四零一负”概念的提出者高长明老先生也表示我国水泥零电耗的进程在不断进步,“熟料生产对外界电能的零消耗将于2030年之前首先在中国水泥工业中实现。”

  “超洁净排放”这个本来仅限于煤电等行业的词汇,这两年正在“飞入”水泥行业。目前实施超洁净排放的水泥企业日渐增加,如华润水泥,中联河南片区、金隅水泥与大地水泥等都在实行“超洁净排放”,降低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

  此外,在大力推动国内水泥行业技术进步和革新的同时,伴随着我国“走出去”政策和“一带一路”的推进,一大批国内水泥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在实现自身价值的时候,也推动着所在国水泥工业技术进步,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和赞誉。中国建材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日前曾对媒体表示这些生产线有力地支持了“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建设。

  万象红狮水泥项目自开工以来,老挝政府常务副总理宋赛·西潘敦等领导亲临现场考察指导,对项目为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当地居民就业机会等表示肯定。俄罗斯乌州州长莫洛佐夫在海螺集团董事长高登榜表示海螺水泥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并将投资领域逐步扩大到型材及装备制造等产业。

  截至目前,国内水泥企业海外参与的海外项目已经达到了近40条,足迹已经遍布“一带一路”沿线近30个国家,国内水泥装备企业更进入了近百个海外市场。“世界水泥看中国”已经不简单是一句企业广告语,更是我国水泥行业自信的体现。

  毫不夸张的说,水泥是我国工业领域少有的可以代表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行业之一。但是即便如此,水泥行业对于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始终保持着谦虚学习的态度,不少水泥设备企业在借鉴他国先进产品后,虽有改进并自主生产,但依然会向公众说明本产品的由来,如涉及专利则会积极偿付相应费用,最大限度尊重发明者。

  无论是水泥生产技术还是设备研发,我国水泥行业都站在了世界水泥的第一梯队,并将长期保持领先。中国水泥行业不需要廉价的“自恋”。

编辑:唐益平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2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5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5

甘肃省

¥ 372.95
2024-04-25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5

云南省

¥ 323.02
2024-04-25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5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5

重庆

¥ 328.95
2024-04-25

海南省

¥ 432.19
2024-04-2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5

广东省

¥ 326.04
2024-04-25

湖南省

¥ 314.79
2024-04-25

湖北省

¥ 319.35
2024-04-25

河南省

¥ 297.33
2024-04-25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5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5

福建省

¥ 303.10
2024-04-25

安徽省

¥ 313.25
2024-04-25

浙江省

¥ 342.2
2024-04-25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5

上海

¥ 332.73
2024-04-25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4-25

吉林省

¥ 331.13
2024-04-25

辽宁省

¥ 302.53
2024-04-25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5

山西省

¥ 315.06
2024-04-25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5

天津

¥ 338.21
2024-04-25

北京

¥ 349.43
2024-04-26 10: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