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去除过剩产能是重要一步

2017/06/24 09:54 来源:经济日报

依靠过剩产能支撑的短期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未来承受的痛苦将比去掉这些产能更大。对于不少行业和企业来说,只有经历去产能的阵痛,才能凤凰涅槃、再获新生。......

  我国实体经济问题与国外比较,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最明显的就是产能严重过剩。产能过剩如同沉重的包袱,只有去掉这个包袱,实体经济才能轻装上阵。

  最近一个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去除过剩产能的重大意义,今年初在河北张家口市考察时再次明确指出,去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硬骨头。这些年,受经济增速放缓、生态环境约束和国际市场低迷等影响,我国煤炭、钢铁、水泥、建材等不少行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以钢铁为例,全国的生产能力达11亿吨至12亿吨,而市场需求仅6亿吨至7亿吨。供给大大超过需求,势必导致产品销售不畅,企业只能打价格战、搞恶性竞争,其结果或是利润微薄,或是陷入亏损,有些企业甚至资金回笼困难,亏损不断加大,拖欠的工资和贷款越来越多,职工很痛苦,银行也很痛苦,而且是越拖越痛苦。

  煤炭行业的人士说,卖一吨煤的利润买不到一瓶饮料;钢铁行业的人士也说,钢材卖出了白菜价。这种状况非但企业受不了,整个行业发展亦难以为继。怎么办?长痛不如短痛,只有果断地去除过剩产能,对相关企业进行“清盘”,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供求关系,恢复合理价格水平;才能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才能让一些产能过剩企业的职工在纳入社保、接受培训后走上新岗位,看到新希望。

  去年以来,我们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初步成效。但从市场供求关系看,钢铁等行业的过剩仍然是绝对过剩,不是相对过剩,必须继续推动这些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去产能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一步。其中,关键是处置好“僵尸企业”,抓住这个去产能的“牛鼻子”。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坚定不移处置“僵尸企业”。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高度重视和全力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确保分流职工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现在,全球市场已经成为一个整体,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此,我们应当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国内市场供应和经济发展根基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向海外转移一部分比较富余的产能。

  与此同时,还要着力提升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我国许多行业“小而散”的现象比较突出,不仅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发挥,而且很难做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在上世纪汽车工业刚刚发展的时候,美国有200多家汽车制造公司,现在只剩下3家公司。而我国目前仍有1000多家汽车企业,过于分散。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由分散走向集中是必然趋势。眼下,去除过剩产能、清理处置长期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为一些优秀企业的并购提供了良好机会。鼓励和支持并购有利于迅速提升行业集中度,进而聚集研发资源和力量,改善经营状况和供给体系。对此,各地都要做企业并购的促进派,不能单纯考虑税收和就业,采取各种办法挽救濒临死亡的企业,或者对并购设置种种障碍。

  应该强调,依靠过剩产能支撑的短期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未来承受的痛苦将比去掉这些产能更大。对于不少行业和企业来说,只有经历去产能的阵痛,才能凤凰涅槃、再获新生。

编辑:刘群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海螺水泥应不应该抢份额,你怎么看?

海螺水泥应不应该抢份额,你的观点是什么?欢迎留言讨论。

“去产能”之弦紧绷 水泥行业亟待破局

2024年,水泥行业供需能否改善?价格能否有所提振?企业又将如何破局?

推广应用困难重重 “CCUS”可能没有想象中美好!

近年来,为实现“双碳目标”,水泥业内不断推进在“CCUS”技术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但若想通过“CCUS”大幅降低水泥企业碳排放量,依旧是困难重重。

高登榜:大刀阔斧去产能、旗帜鲜明稳预期

错峰生产已经推行六七年,但各个企业的产能仍在扩张,新建生产线不断上马,所以造成今天的现状是全行业共同的责任。

中国水泥协会在京召开中国经济形势报告暨八届六次理事会和会长会议

中国水泥协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经济形势报告暨八届六次理事会和2024年会长会议。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24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4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4

甘肃省

¥ 372.95
2024-04-24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4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4

云南省

¥ 325.31
2024-04-24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4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4

重庆

¥ 328.95
2024-04-24

海南省

¥ 432.19
2024-04-2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4

广东省

¥ 325.79
2024-04-24

湖南省

¥ 314.79
2024-04-24

湖北省

¥ 319.35
2024-04-24

河南省

¥ 297.33
2024-04-24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4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4

福建省

¥ 303.10
2024-04-24

安徽省

¥ 313.25
2024-04-24

浙江省

¥ 342.2
2024-04-24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4

上海

¥ 332.73
2024-04-24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4-24

吉林省

¥ 331.13
2024-04-24

辽宁省

¥ 302.53
2024-04-24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4

山西省

¥ 315.06
2024-04-24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4

天津

¥ 338.21
2024-04-24

北京

¥ 349.43
2024-04-25 16: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