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碳定价争议仍存 更严苛配额制未来可期

2016/08/13 07:43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公欣

在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推行过程当中,依然面临着核查成本过高、配额制不成熟、碳价偏低等问题。“要制定严格的总量控制目标,如果碳价过低,就用更严更低的配额制来调节。”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将于2017年全面启动,那么到时成熟的碳定价机制是否会成形?

  碳定价的两种体现方式是碳税和碳交易,尽管我国政策目前主推碳交易体系,但是主张“碳税”政策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有关碳交易还是碳税成效明显的理论博弈始终存在。而在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推行过程当中,依然面临着核查成本过高、配额制不成熟、碳价偏低等问题。“要制定严格的总量控制目标,如果碳价过低,就用更严更低的配额制来调节。”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在接受采访时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至于未来我国乃至全球的成熟碳定价机制何时会成形,能源基金会(中国)低碳发展项目主任胡敏对国内碳定价机制最乐观的预期是2017年年底:“当然这是最快的预期,实际情况可能要曲折一些,毕竟全面启动之后还需要时间让市场稳定下来。至于全球碳定价机制,短期内实现不了,但是区域间的跨境碳交易市场则有望在诸多地区得以实践。”胡敏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碳交易与碳税的博弈

  几年前,在人们对政策取向的认识相对模糊时,是关于究竟碳交易还是碳税更有效果理论博弈的高潮期。显然,在几年后的中国,碳交易市场已先于碳税做出了实际行动,进行试点示范,并计划于2017年全面启动全国碳市场。

  此时此刻,再谈及碳交易与碳税的博弈,是否已经失去价值?被问及此,胡敏则态度坚定地说“不”,“这一争议即便放到现在依然对于碳定价机制的推动和健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碳交易的制度设计现在还并不健全,专家们的普遍观点是碳交易市场仅仅覆盖了50%~60%领域和行业内的配额,那么剩下的怎么办?是坚持将碳交易市场设计成类似于‘碳税’的单一机制?还是可以考虑采用与碳税并行的混合模式?怎么征收?这些问题都值得考虑。”

  实际上,就碳税而言,碳税税率的设定好坏直接关系到这种机制的运作效果。“碳税覆盖范围广泛,不需要额外建立监督管理机制;价格稳定,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更好作出如何减少排放的决策。”姜克隽虽然是碳税政策的拥护者之一,但同时也直言单独的碳税会给企业带来负担。

  而与之相对的是碳市场。价格不确定容易造成碳市场的风险。与碳税相比,碳交易虽然并不会在第一时间给企业带来冲击,但是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一开始就被设定,因此每一单位的排放量的价格是波动的,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

  究竟应如何取舍?对此,国外的一些学者例如来自格兰瑟姆研究院的西蒙·戴兹等人认为,如果环境污染更敏感,那么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则需要被确定,因此碳交易更胜一筹;相反,如果对于排放变化的成本非常敏感,那么减排成本则需要被更好的确定下来,因此固定的碳税就更加可取。

  结合中国现状,姜克隽认为,理想的碳定价系统设计应该为:碳交易覆盖大排放源,碳税可以在消费端征收。但姜克隽又强调,我国税收机制较为复杂,碳交易的覆盖层面并不单一,很容易造成“双重”减排收费。

  虽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建议两种方式并存,采取混合模式,但西蒙·戴兹认为混合模式依然存在问题,比如机制会更加复杂以及在碳排放许可的市场中造成操作者更多的干预等。

  碳价偏低等问题折射碳交易市场“软肋”

  谈到现行的碳定价机制,胡敏十分肯定地表示,既然我国已经决定在7个试点省市的基础上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可以预期的是,碳交易会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碳定价政策。据悉,在2015年上半年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里,原来包括在其中的碳税没有出现。

  然而,碳交易的现实情况并不是那么平顺。2013年至2014年,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7个国家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先后启动,3年多来,交易不连续、碳价波动大等现象都或多或少地在各个试点出现,且不同试点之间的碳价差异巨大,难以真实反映减排成本。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深圳碳市的起始价位是每吨30元左右,后来一度飙升至130多元,目前又在30至50元间徘徊;广东碳价从60元的开盘价下降到目前的10元左右;而上海碳价最近一度跌到每吨5元左右。重庆碳市目前则成了零交易。

  “碳是一种资产,碳的定价应该反映这个地区的减排成本,碳价太低总体减排成本难以有效反映出来。”胡敏说。虽然业内对我国的减排成本尚未有明确的计算结果,各种研究数据从每吨20元至上百元不等,但专家普遍认为,当前的碳价相对偏低,仍未完全实现碳交易的初衷。

  对此,姜克隽认为,对于我国来说碳交易在一定时间段之内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对于价格偏低等问题,当务之急是更加严格的实施碳交易,尽早进入配额拍卖阶段(和欧盟第三阶段一样),这样才能完全起到碳定价政策的作用。

  另外,姜克隽直言不讳地指出,碳交易机制运行成本高,产生大量的测量以及核查成本。

  全球范围内区域性碳交易市场或可成形

  既然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将于2017年全面启动,那么到时成熟的碳定价机制是否会成形?“最乐观的预计是2017年年底,能有一个成熟的碳市场机制来发挥碳定价的作用。但是实际情况可能要曲折一些,毕竟现在关于全国碳市场启动的定义都还有很多的解释和争论。”胡敏说。

  据了解,目前有很多机构和专家都在对成熟的碳价格进行核算,结果差别万千。中国碳论坛发布的《中国碳市场调查》此前就曾表示,2015年中国各个碳排放市场上的价格有望从2015年的40人民币/吨增长至2025年的65人民币/吨。

  当被问到未来什么样的价格区间对我国是一个成熟稳定的碳价格时,胡敏没有正面回答,她表示,成熟的碳定价机制不能只用一个数字来衡量,而是要看到它对当前以及未来经济生活的影响程度,比方说是否让企业产生更新设备进行节能改造的觉悟、能否让企业主动参与减排等等都包含其中。

  作为碳税政策的拥护者,未来姜克隽的关注点还是在碳税的实施进度上,他坦言,虽然目前政策层面还是有很多阻力,但是不能过早地将碳税政策排除在我国的碳定价机制外,“我国实施碳税有很好的条件。其他国家纳入一个新的税种,需要长时间讨论。而我国不同,如果政府认为是正确的,实施碳税的进程会快很多。”姜克隽信心满满地说。

  事实上,随着碳定价和碳交易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大,包括胡敏等各界专家的预期将愈发坚定,即全球各地(如欧洲、北美、亚洲)的碳价格将会在未来某一天实现接轨。

  但胡敏同时表示,各国情况不一,全球范围内要形成统一的碳定价机制短期内是实现不了。客观原因有三:一是2017年中国将启动全国性的碳排放市场,但全面启动之后也还将需要数年时间让市场稳定下来。二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由于配额过剩,正挣扎于较低的碳价格之中;三是北美现有的几个地区性碳交易市场——加利福利尼亚州、美国东北部以及几个加拿大的省份,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各自独立运行,预计将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会实现整合。

  “就目前而言,形成区域性的跨境碳交易市场有望在诸多地区得以实践。例如美国和加拿大就已经在某些地区实现了跨境碳交易。”胡敏说。

编辑:武文博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全国碳市场活跃度提升,碳价翻番,绿色转型加速推进

全国碳市场价格上涨,反映出碳市场活跃度提升。重启的CCER市场和政策推进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促进了市场升温。碳价上涨促使企业加大减排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目前碳市场已覆盖发电行业,未来计划逐步扩展至更多高碳排放行业,以实现更广泛的碳排放控制和管理,助力低碳转型。

[华沃(山东)水泥]张宗辉督导华沃、申丰水泥安全生产:强化安全,提升效益,推进新能源发展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宗辉督导华沃水泥和申丰水泥安全生产工作,强调节日安全管理和应急值守,加强员工安全教育,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他还要求探索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化项目建设,确保生产效益,并注重员工关怀与思想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WCA会员大会:魏如山主席致辞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对水泥行业影响巨大。水泥企业,特别是来自新兴国家的众多会员企业,依然要面对:“如何坚持社会责任与股东回报的并重、可持续发展与短期生存的兼顾、产能过剩与转型升级的协调”等几方面的议题。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寻求包容性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我国对人与自然前途命运的主动担当。

CCER重启完善碳交易体系 中建材绿能参与首日示范交易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时隔七年重新启动。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1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74
2024-04-19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19

青海省

¥ 416.22
2024-04-19

甘肃省

¥ 372.95
2024-04-19

陕西省

¥ 306.73
2024-04-19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19

云南省

¥ 325.31
2024-04-19

贵州省

¥ 312.57
2024-04-19

四川省

¥ 352.34
2024-04-19

重庆

¥ 330.08
2024-04-19

海南省

¥ 402.19
2024-04-19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19

广东省

¥ 325.85
2024-04-19

湖南省

¥ 312.94
2024-04-19

湖北省

¥ 319.23
2024-04-19

河南省

¥ 297.33
2024-04-19

山东省

¥ 321.62
2024-04-19

江西省

¥ 317.07
2024-04-19

福建省

¥ 307.55
2024-04-19

安徽省

¥ 313.25
2024-04-19

浙江省

¥ 342.2
2024-04-19

江苏省

¥ 309.21
2024-04-19

上海

¥ 332.73
2024-04-19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4-19

吉林省

¥ 331.13
2024-04-19

辽宁省

¥ 302.53
2024-04-19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19

山西省

¥ 315.06
2024-04-19

河北省

¥ 342.12
2024-04-19

天津

¥ 338.21
2024-04-19

北京

¥ 349.43
2024-04-20 18: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