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辽宁着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

2016/05/06 11:25 来源:中国建材报

在东北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工业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辽宁省建材工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用三项前沿建筑产业创新辽宁建材市场的发展,推动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加快辽宁省建材行业与建筑业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5年末,据全国各省GDP数据显示,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呈现全面低迷的态势局面,如果说曾几年的光景对于辽吉黑三省有过辉煌的春天,那么此时东北的发展已经不再是过多地去寻求政策影响下的生存之道,而是要告别曾经的骄傲,用“敢闯、敢新、敢创新”的发展精神去革故鼎新地振兴东北的明天。

  辽宁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副会长赵福义向记者表示,要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不仅要有自强不息的拼搏劲头,还要拥有敢于创新的进取之心。“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要从依靠资源要素转向创新科技要素,从而驱动辽宁建材市场的经济发展。用创新发展的理念来引领市场的未来,加快转变辽宁省经济发展方式,“由粗变细、质量并行”,积极、全力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也正是新一轮辽宁地区,乃至全东北区域大振兴的前提。

  在东北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工业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辽宁省建材工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用三项前沿建筑产业创新辽宁建材市场的发展,推动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加快辽宁省建材行业与建筑业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随着现代建筑工业的突飞猛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已成为辽宁省现代建筑工业的科技发展前沿。2015年,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大力支持与推进以装配式住宅为主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推进住宅建设绿色低碳环保工作。在其指导下,由亚泰集团沈阳现代建筑工业有限公司发起,以战略合作联盟的形式组建的行业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辽宁省现代建筑工业化联盟在沈阳正式成立。辽宁省现代建筑工业化联盟执行秘书长贾旭平表示,目前全国住宅产业化项目工作正呈现积极发展的态势,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大举力推,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完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而现代建筑工业化联盟的成立,不仅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进程,并且以联盟作为平台,以装配式住宅项目作为纽带,以创新作为手段,以行业发展作为目标,从而实现资源优化的合理配置。

  2015年12月24日,沈阳市政府出台《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表示:现代建筑产业是沈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转方式、调结构,助推沈阳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现代建筑产业,加快推进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建设。发展阶段目标明确指出:2017年,产业化工程(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工程)占建筑开工总量的30%,预制装配化率达到30%以上,产业化建设成为建筑企业建设的重要方式,形成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现代建筑产业增速明显加快;2020年,装配式建筑和商品住宅全装修成为主要建筑方式,符合沈阳市发展特点、较为完善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标准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产业配套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现代建筑产业在全市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城市综合管廊建设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总工程师张勇在2016年辽宁省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代表大会中表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被纳入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中,作为国家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之一,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之线’。沈阳作为国家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其意义重要,大有可为。”

  2015年7月31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建部会同财政部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确定以辽宁省沈阳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等10个城市作为重要试点城市,计划3年内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89公里,总投资35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02亿元,地方政府投入56亿元,拉动社会投资约193亿元。2015年12月10日,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本省将全面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适当建设综合管廊。到2020年,辽宁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力争完成800公里,有效解决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

  辽宁省水泥制品工业协会秘书长提军科在2016首届东北地区城市综合管廊技术高峰论坛会议中表示,“辽宁省要致力于成为中国城市综合管廊技术先锋示范区域,不仅仅作为一个口号喊出去,要身体力行,付诸实现。” 2016年作为辽宁省加大提高城市道路配建地下综合管廊比例最高之年,作为国家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沈阳已经开始为其“门面”做好深层次的精心“护理”;据记者了解,沈阳在城市中心区域与新城区域内开始新建三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分别为:南运河综合管廊、铁西新区综合管廊以及五爱街综合管廊建设;其中铁西新区综合管廊建设计划采用明挖开槽施工,采用预制构件装配式拼装工艺。

  海绵城市建设

  2016年3月29日,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关于工程设计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通知》,其中指出:辽宁省各工程建设项目要在工程设计中落实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化措施。规划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筑物要配套建设雨水综合收集利用设施,或在建筑内配套建设雨水调蓄设施,错峰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缓解降雨后城市排水管网的瞬间排水压力。《通知》要求,辽宁省各市勘察设计主管部门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作为工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织编制符合本地区特点和实际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设计和标准图;勘察的设计企业要积极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和设计中,支持其企业的技术人员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和课题研究,提高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能力。

  辽宁省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副会长李莉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中表示,海绵城市的最核心功能是可以有效利用自然降水帮助城市解决内城区域的灾涝难题。过去,粗放式的建设理念没有从细节上考虑过城市建筑物对周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每逢大雨、暴雨,仅仅依靠的是“被动式”的单一排水方式(例如: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突发性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排水工作,往往造成城市逢雨必涝,给居民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在下雨时城市建筑物可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还可以将蓄存水“释放”而为城市居民服务。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防水的先进理念,在创新上应重在因地制宜,切勿硬性地按照其他示范城市建设的样本,没有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综合情况而“一刀切”,可能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工作。

  近日,沈阳市政府出台推进沈阳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计划到2018年,沈阳市建成海绵城市示范区,区域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0%。另据了解,2016年沈阳将利用海绵城市原理高标准改造城市马拉松赛道、浑河北岸滨水路,让市民有更多的临水、绿色的健身休闲活动空间。规定沈阳新建、改造的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将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进行改造,坚持“绿色”与“创新”发展理念相结合,共筑绿色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

  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源自创新,而追求创新发展的前提是要坚持绿色生产,方可和谐共生。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辽宁作为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由于进入计划经济早,因而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理念与沿海经济区域相比较进程相对较慢,但在面对现存的经济发展遭遇瓶颈的关键时期,用积极有所作为的态度去应对暂时存在的不足,不急不躁,夯实脚步,坚持国家振兴东北的各项发展举措,用创新筑造东北的明天。

编辑:王超涵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周评]西北:宁夏银川地区再次推涨水泥价格20-25元/吨(5.13-5.17)

15-17日宁夏银川地区再次推涨水泥价格20-25元/吨,落实待观察。其余市场本周价格暂无明显变动。

全球最大磷石膏分解制硫酸联产水泥装置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

该项目以每年消耗磷石膏140万吨、生产硫酸60万吨和水泥80万吨的庞大规模,自立项之日起便备受瞩目。

万年青:已成立新能源子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

万年青3月2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成立新能源子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目前已建成公司部分子公司的光伏发电项目,后续还将继续大力推进相关产业发展。

国务院发布《行动方案》推动以旧换新,助力消费升级,畅通经济循环

国务院发布《行动方案》推动以旧换新,旨在刺激消费升级,畅通经济循环。政策聚焦家电、汽车等领域,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支持全链条各环节,鼓励消费者更新老旧产品,促进绿色、智能消费。这将激活潜在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并形成投资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研制低碳水泥等新型建材标准,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

8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的通知。

2023-08-23 工信部 相关产业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1 14: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