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刘长发: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5/07/02 14:06 来源:中国建材报

所谓绿色建材,就是能够满足绿色建筑功能要求的、且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减轻对环境影响的、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称之为绿色建材。......

  

  绿色发展是未来建材工业的重要发展主题。绿色建材是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那么什么是绿色建材?什么又是绿色建筑呢?

  所谓绿色建材,就是能够满足绿色建筑功能要求的、且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减轻对环境影响的、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称之为绿色建材。

  而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内涵及要求

  目前对发展绿色建筑有四大要求:一是能够增强建筑物保温隔热效果的材料和产品。二是能够减轻建筑物自重、节约材料的材料和产品。三是能够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材料和产品。四是不对建筑物内外环境产生污染的材料和产品。

  当前,住房消费正在升级,包括绿色房屋在内的高品质房屋正成为人们住房消费的普遍追求。而高品质房屋拥有自身的内涵:首先是具备更好的安全可靠性。建筑物具备良好的防水、防火、耐久、耐候以及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强台风等侵袭等性能。其次具备更好的绿色功能,建筑物具备良好的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效果,且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不含致病物质、不析出重金属、无放射性。第三,具备符合人居要求的舒适功能,建筑物具备能使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新鲜度等调节功能。第四,具备美观度。建筑物从外观、造型、构造、布局、色调等方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五,具备更加便捷的功能。建筑物的供电、供水、供气以及通讯设施等完备且更具人性化。

  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家政策也成为发展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的重要推手。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3〕1号转发了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随后,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再一次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推进,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未来我国新建建筑都将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建造,预计“十三五”期间年新建建筑面积依然在20亿平方米以上,此外,在我国600亿平方米左右的既有建筑中,至少有50%左右需要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逐步加以绿色改造。

 绿色建材的五大趋势

  第一是建筑部品化趋势。

  为满足人们在人居环境和条件方面的新要求、新期待,建筑业将朝着现代建筑产业的方向发展,现代建筑产业由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构成,其中工业化是基础也是前提,所谓建筑工业化,即指产品生产工厂化、建筑施工装配化。

  建筑部品是建筑工业化的产物,是指由不同材料在工业化生产条件下集合而成的、能够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建筑产品。如按用途分,主要包括建筑结构件、墙体产品、屋面产品、门窗产品等。如按功能分,主要包括:保温隔热产品、防水产品、防火产品、隔音产品、密封产品、装饰产品、供排水管件、粘结、交联产品及组件等。

  发展建筑部品,既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效率,还有利于保障建筑物品质,也能使建材产品更好地满足建筑物功能的要求。

 第二是集聚化趋势。

  产业集聚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交易全产业链按照一定的分工和协作所形成的一种相对集中的、功能配套的产业发展方式。通过产业集聚可以使专业分工做到最合理程度,从而把产品质量做到极致。同时,产业集聚可以使产业链各环节实现无缝对接,从而提高各环节间协作效率,降低产业内交易成本,从整体上提升集聚区产品的竞争力。而且绿色建材产业链较长,适合采用产业集聚的发展方式。

  第三是绿色化趋势。

  绿色建材自身也存在绿色发展的问题,绿色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天然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第四是柔性化趋势。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彰显个性的时代,在住房消费方面也不例外,为满足人们在住房消费方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要求建材产品供应商特别是装饰建材产品供应商具备柔性制造的能力。

 第五是智能化趋势。

  这其中包括:产品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产品的智能化;全产业链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绿色建材的未来之路

 未来绿色建材将走“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之路。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环节间互相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或新业态模式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产业创新,通过产业融合,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要发展建筑部品,就应当走建筑、建材产业融合之路,通过产业融合,实现材料性能与建筑物功能有效链接,以材料集合的方式使材料性能转化为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的功能。

  与此同时,建材产业要确立主动长入建筑业的发展理念,通过融合创新,掌握全产业链知识和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并形成关键材料或产品制造能力,形成产品设计能力,通过产业链纵向联合或并购,提升全产业链资源配置和市场服务能力。

  首先,建立涵盖原材料选择、产品加工制造、产品施工装配一体化的绿色建筑部品标准支撑体系。

  其次,搭建建筑部品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研究开发共性关键技术,提供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再次,建立有效的产品质量监管机制。由施工现场监管为主转向对建筑部品质量的监管为主。

  最后,走基地化、园区化发展道路,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布局建设若干个综合性或专业性绿色建材产业基地或园区。

  而走创新发展之路,是指通过对旧有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进而使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切创造性活动,变革旧有生产方式属于技术创新,变革旧有管理方式则属于管理创新。创新的目的在于提升产品的价值。

  今天的创新已经进入融合创新时代,单纯地依靠技术创新抑或管理创新,其作用都是有限的,通常来说,产品等于资源加知识,产品的价值取决于知识含量的多少,构成产品的知识主要包括:拥有市场洞见知识的战略创新;拥有产品设计知识的设计创新;拥有产品生产知识的生产技术创新;拥有产品使用知识的应用技术创新;以及拥有产品市场运营知识的商业模式创新。

  当然,构建有效的创新制度比找准创新方向更重要。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走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未来建材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当前条件下,绿色建材的绿色发展主要内容是依靠工业设计,通过设计把材料性能转化为主包括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功能。

  绿色建材生产过程节能不仅需要先进的工艺技术支撑,还应依靠精细化管理挖掘节能潜力,实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并积极推进对各类废弃物的循环化、无害化综合利用,着力加快推进产品的轻型化、薄形化、高品质化发展。

编辑:胡玉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六部门部署三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消费模式

工信部等六部门计划在2024年至2026年全面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旨在推动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大产品范围,创新消费模式,并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活动将促进产业链协同,鼓励绿色建材系统解决方案和特色乡村建设。已批复的试点地区将继续开展相关活动。

六部门联合启动全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推动绿色发展,助力美好生活

六部门联合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旨在2024-2026年间推动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扩大产品范围,创新消费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各部门将协同合作,提升产品品质,支持绿色消费,加强宣传引导。

湖北推进建材绿色发展,越西成都开通砂石铁路新航线,南通建设疏浚砂堆场

湖北省推出《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目标到2026年绿色建材年营收达500亿元,旨在提升供给、扩大应用、强化支撑和智能建造。越西-成都砂石铁路新航线启动,提高运输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两地市场合作。江苏南通将建4个疏浚砂堆场,疏浚砂综合利用解决企业发展问题,保障资源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

[葛洲坝水泥]中国能建推进新质生产力与“四新”能建宣传工作,凝聚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文化力量

中国能建在武汉召开会议,强调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央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求,聚焦新质生产力与“四新”能建,部署2024年宣传工作,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赋能,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会议提出加强理论武装、文化赋能、特色领域党建宣传、员工关爱,并就新质生产力、“四新”能建的宣传舆论引导做出具体安排,以创新驱动和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2024-04-23 葛洲坝 绿色建材

海螺集团:探索“一基五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海螺集团是全球基础建材行业的领军企业,专注于水泥主业的发展,提升产品品质,构建城市基础设施。同时,海螺积极布局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推动环保和数字化转型,致力于低碳经济和智能制造。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参与者,海螺扩大了对外贸易,促进了品牌的国际化。海螺集团紧密结合国家战略,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致力于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空间,迈向世界一流企业。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2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5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5

甘肃省

¥ 372.95
2024-04-25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5

云南省

¥ 323.02
2024-04-25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5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5

重庆

¥ 328.95
2024-04-25

海南省

¥ 432.19
2024-04-2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5

广东省

¥ 326.04
2024-04-25

湖南省

¥ 314.79
2024-04-25

湖北省

¥ 319.35
2024-04-25

河南省

¥ 297.33
2024-04-25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5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5

福建省

¥ 303.10
2024-04-25

安徽省

¥ 313.25
2024-04-25

浙江省

¥ 342.2
2024-04-25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5

上海

¥ 332.73
2024-04-25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4-25

吉林省

¥ 331.13
2024-04-25

辽宁省

¥ 302.53
2024-04-25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5

山西省

¥ 315.06
2024-04-25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5

天津

¥ 338.21
2024-04-25

北京

¥ 349.43
2024-04-26 18: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