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雷前治:抓住机遇转变水泥工业发展方式

2011/04/13 00:00 来源:中国建材报

“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发展纲要明确了今后5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全国人民都为之感到振奋,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规划。对水泥行业来说,“十二五”给水泥工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令人兴奋的发展与调整机会,但是我们也要十分清醒地看到,我们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内容提要: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我国水泥行业抓住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拉动水泥需求高速增长的机遇,水泥产业结构得到迅速调整。在此期间,中国水泥工业创造了世界水泥发展史上的诸多奇迹:水泥产量快速增长,连年创下历史新高;新型干法窑高速发展;落后产能快速退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产业集约度明显提升;大型企业加快成长;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中国水泥工业基本完成了技术结构调整的任务。在此期间,我国水泥产业历史性地创造了3项纪录:一是新型干法窑的比重突破了80%;二是达到经济规模即4000t/d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熟料产能突破50%;三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步入国际先进行列。这3项成就凝聚了全行业的智慧和汗水,将成为镌刻在中国水泥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章节。与此同时,这些成就也向全行业发出了嘹亮的集结号,中国向世界水泥强国迈进的步伐更加强劲有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泥产业最重要的机遇主要有:一是从国内看,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水泥市场需求持续适度增长。水利跨越式的发展、高速铁路建设、新农村建设、保障房等民生建设,都将会为水泥提供持续性的商机。二是盲目和重复建设必然得到有效遏制,将为水泥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环境。三是最近国家把水泥列入重点支持战略重组的行业,这将有力推进水泥产业战略重组。四是围绕水泥延长产业链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五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利废的政策,充分利用城市垃圾和工业废物将成为水泥产业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新途径。

  ●对“十二五”期间水泥市场的预测。根据前20年统计数据的规律看,倘若“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7%的增长速度,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不低于17%,由此来推算,“十二五”水泥还会有5%~6%的增长速度,水泥市场容量预计会扩大到24亿吨左右;若考虑年均3%通涨,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保持7%,水泥需求基本是零增长,水泥市场容量保持2010年的水平上下波动;若通货膨胀率年均为3%左右,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提升到9%,那么水泥市场容量将保持3%~4%的增长幅度,年需求量可能在22亿吨左右。

  ●“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泥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当全球范围内的能源都正在日趋紧张时,水泥作为经济产业中重要的消耗能源产业,将会继续承受来自政策及金融等方面的压力。二是由于近年来以及今明两年还会井喷式的水泥产量激增,已经埋下了水泥产能系统性过剩的深度隐患。三是随着国际环境变数增加及频发的自然灾害,将会加剧全球能源趋向短缺,由此伴随的是能源涨价,这必定会推动水泥成本的刚性提升。另一个推动水泥产品成本增加的因素即劳动力成本的日益上升,也值得关注。四是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水泥价格在相对低位徘徊,将会渐进式的弱化水泥企业的有效赢利能力,同时持续损伤水泥产业的社会形象和国际形象。

  ●“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泥产业的五大重要历史使命。一是锲而不舍地推进水泥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矢志不渝地继续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在规模结构的调整;三是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四是推进水泥企业战略重组;五是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的水平,努力使水泥产业成为消纳城市垃圾和工业废渣的支柱产业,打造低碳水泥产业、环保水泥产业、绿色水泥产业。

  目前,举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在对“十一五”乃至前10年进行回顾和总结,对“十二五”乃至今后10年进行谋划与展望。对于水泥产业来说,无论是回顾还是展望,都是为了更加坚定科学发展的决心,都是为了推动行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回顾“十一五”精彩纷呈亮点频出

  上个世纪末,中国水泥产量虽然已经达到5.95亿吨,但生产水泥的技术和装备仍然还是以立窑和湿法窑为主,新型干法的比重只有6%,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把水泥列入全国重点调控的产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全行业抓住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拉动水泥需求高速增长的机遇,水泥产业结构得到迅速调整。“十一五”的5年,是我国水泥行业发展最为辉煌、发展质量最好的5年,是水泥行业发展的“黄金”5年。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水泥工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水泥工业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世界水泥发展史上诸多奇迹。

  主要成就:

  1.产量快速增长:2010年生产水泥18.68亿吨,年均增长11.7%。5年间共生产水泥75亿吨,占建国60年来水泥总产量的40%,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大规模快速建设的需要。

  2.新型干法窑高速发展:5年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达5755亿元,已经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696条,新增熟料产能7.7亿吨,分别占总量的55.55%和61.45%。

  3.落后产能迅速退出:5年间共淘汰各种落后产能4.34亿吨,占全部落后产能的55.50%。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到“十一五”末已经有700余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增设了余热发电,已经建成561台(套)机组总装机容量达4786兆瓦,2010年发电177亿千瓦时。5年间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1.7%而总能耗只增长了7.6%,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41%,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吨水泥的综合能耗预计下降到97.6千克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了24.6%,年均下降5.5%。

  5.行业整体效益得到改善:2010年前全国水泥行业实现利润550亿元,同比增长34.61%,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共实现利润近1500亿元,刷新了历史纪录。

  6.大企业快速成长,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中国建材、海螺水泥等前10强企业迅速崛起,新型干法窑熟料总产能由“十五”末的1.41亿吨提高到5.28亿吨,产业集中度由32.5%提高到43.5%。中国建材已经进入世界前三强,海螺水泥也进入世界前五强。

  7.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中国的水泥产品以质优、价廉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也让国际同行感到忧虑和压力,更令行业骄傲和国人欣慰的是中国的水泥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在国际市场上厚积薄发、异军突起,在与国际最强的公司同台竞争中,已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国外采用以中国设备为主建设的生产线已经有140余条,中国的市场份额已接近50%,中材国际工程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

  中国水泥工业“十一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全面完成了规划目标,其中最突出的是全行业基本完成了技术结构调整的任务。其主要标志是:一是新型干法窑的比重突破了80%;二是达到经济规模即4000t/d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熟料产能突破50%;三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和CSI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水泥产业的能耗等技术指标已位列世界水泥业的第三或第四,碳排放强度好于全球平均水平。

  面向“十二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发展纲要明确了今后5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全国人民都为之感到振奋,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规划。

  对水泥行业来说,“十二五”给水泥工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令人兴奋的发展与调整机会,但是我们也要十分清醒地看到,我们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主要机遇:

  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十二五”虽然把促进经济转型提高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还将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进程,并着力推进城市化,要把城市化率从“十一五”的47.5%提高到51.5%,因此可以推断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并实现7%增长率的主要动力。

  虽然“十一五”末水泥市场容量已经达到18.8亿吨如此高的水准,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适用保障房的建设、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建设等等,必然拉动水泥市场需求保持适度的增长。

  2.盲目和重复建设必然得到有效遏制

  随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对高能耗产业的新开工项目建设实行严格的管理,这对已经出现全国范围内产能过剩的水泥行业来说无疑是个福音,对几年来部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出现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会得到有效遏制,这会为水泥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证。

  3.有利于推进企业战略重组

  “十一五”期间虽然出现了像中国建材、海螺水泥等这样初具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已经有60家企业的年产能突破500万吨,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的20家企业已经控制了全国熟料产能的45%,2010年实现利润550亿元,但是到2010年年末全国仍然有水泥企业5114家,众多的小企业,尤其是小粉磨站,规模偏小、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竞争无序,导致销售利润率只有10%。水泥与冶金、有色等行业比,在原材料行业中还是一个企业平均规模偏小,市场秩序混乱,整体效益不高的行业。最近国家把水泥列入重点支持战略重组的行业,“十一五”在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重点推进结构调整,这无疑对有志于做强做大的水泥企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4.有利于做长产业链

  对于终端市场来说,水泥是中间产品,在水泥的中下游分布丰富的产业链。一些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开始进入商品混凝土、水泥制品预制、利废型的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等,正在为企业打造新的系统竞争优势。

  5.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

  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利废的政策,这为水泥行业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各类废弃物生产水泥,进一步降低成本开辟了新的途径。近日国务院部署了处置城市垃圾的工作,城市垃圾是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城市固体废物的集合体。国家关于利废政策的进一步强化,将会为水泥产业利废不断带来政策性的实质利好。

  主要挑战:

  1.产能过剩的压力与日俱增

  2009年6月,发改委组织调研小组赴华东地区调研,那里竞争激烈、价格低迷、效益低下,在与各地的政府主管部门、协会和企业座谈时基本形成共识,即以江浙沪为代表的华东地区水泥市场已经出现过剩,我们把它称之为区域性过剩。为了警示全国,2009年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等10个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文件对新时期水泥工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大力发展新型干法向控制产能、淘汰落后转变,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和高附加值,低耗、低排的新工艺新产品得到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当时华东地区的人均新型干法窑熟料产能接近1吨。为此,业内曾把人均1吨熟料产能作为黄线希望各地能与控制,但不曾想到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催生下、在4万亿投资的拉动下、在各地招商引资浪潮的推动下,西南、西北快速追上华东,超过华东,使全国迅速向黄线靠近,尽管目前还有3.48亿吨落后产能需要淘汰,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自然增长空间,但是2009年建成投产的200多条生产线新增2.5亿吨熟料产能要在今年释放,全国已经开工建设的还有100多条生产线,再增加2亿多吨产能,因此出现全国性产能过剩的压力与日俱增。

  2.成本上升的压力与日俱增

  随着国际油价不断飙升,生产水泥的原燃材料价格也快速上扬,特别是国家要扩大内需提高职工收入已经是刻不容缓,因此生产水泥成本刚性上升的压力与日俱增。

  3.水泥生产外部条件的压力与日俱增

  国际同行对中国水泥高速增长深感忧虑,对中国水泥进入国际市场尤为敏感,特别是那些产能相对过剩的国家和地区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中国水泥涌入,随着我国水泥外销的增长,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国际市场的压力与日俱增。

  随着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对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消耗型产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融资上市和排放等方面对水泥企业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水泥生产环境压力与日俱增。

  4.水泥现有价格与价值背离造成企业与行业的损益与日俱增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们认为,现在中国水泥行业很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水泥的价格严重背离了水泥的价值。进入“十一五”的初期,煤炭与水泥价格基本差不多,当时煤炭占水泥成本比重40%多,现在煤炭涨到每吨八九百元,水泥价格不仅没涨而且下降,现在煤炭这一项的消耗在水泥行业已经占到60%,而当时1吨水泥消耗的标煤是170~180千克,现在已经下降到140千克,我们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所有的技术进步在我们自己行业并没有得到回报,收益都贡献给了上下游产业。美国前两年水泥需求从1亿吨增加到1.3亿吨,1年增加2000多万吨的消费量。cemex在美国市场赚到了几十亿美金;我国水泥产量从10亿吨上升到18亿吨,但吨水泥的利润还是停留在20块钱左右,这就是说水泥价格跟价值背离得越来越严重。而现在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少赚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行业这样下去,在整个国际市场和国内各个经济产业部门中的形象变得越来越差。

  我们做出的努力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水泥价位太低,我们现在的水泥价格在全球是最低的。去年日本水泥总消费量从1987年的1亿多吨降到如今的4000万吨,今年太平洋还要撤掉两条窑,比去年消费量还要下降1000多万吨,即使在如此严峻的市场条件下,东京的散装水泥价格没有低于过80美元/吨,像美国基本上都在95美元/吨以上,欧洲相对比较低大概是60~70欧元/吨。我们的水泥始终在40美元/吨徘徊,这样一算我们价格太低,其他指标一下子变得很不好,所以在国际舞台上我们感到压力很大。不仅因为我们总量大,而且万元国内生产总额能耗水平或排放的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国际。所以我们呼吁整个水泥行业要认识到,低价位给水泥行业带来的不仅是行业内部的利润缺失,在外部形象也有很大缺失,这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

  “十二五”水泥市场需求预测

  尽管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十二五”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但是依靠固定资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主要理由: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沿海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还会继续高速增长;二是快速推进城市化建设努力提高城市化率,特别是庞大的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是“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的新重点;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因此,根据前20年统计数据的规律看,“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7%的增长速度,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不能低于17%,由此来推算,“十二五”水泥还会有5%~6%的增长速度,年最高需求量预计会扩大到24亿吨左右;若考虑年均3%通涨,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保持7%,水泥需求基本是零增长,水泥市场容量也保持2010年的水平上下波动;若通货膨胀率年均为3%左右,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提升到9%,那么水泥市场容量将保持3%~4%的增长幅度,年最高需求量可能在22亿吨左右。

  由此可以推算出在“十二五”期间,年人均消费的水平达到1600千克,到2015年末人均消费水泥的累积达到22990千克。即使按最不乐观的方式计算,人均消费水泥的平均水平也要达到1300千克以上,人均消费水泥的累积为21598千克。

  “十二五”期间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国民经济保持年均7%的速度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大约会在年均17%的速度增长,那么水泥市场需求会保持4%~6%速度增长,最高需求量可能在22~24亿吨,经过5年的发展,人均消费水泥累积量向23吨靠近,这就意味着向水泥消费需求的拐点靠近。

  “十二五”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主要任务

  “十二五”中国经济处在转型的重要时期,对水泥行业来说,无论是广大企业还是企业家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调整,过好产业和企业转型关都将是严峻的考验。

  在调整与转型中主要把握好以下3个方面。

  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方式的转变;企业管理理念要从单纯追求高运转率、高台时产量、高销售率向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变;企业成长要从扩大产能向战略重组转变。企业的管理理念都要随着这些转变进行根本的调整。

  二是要调整结构。在全行业基本完成水泥技术层面的结构调整后,规模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重。这些都是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调整结构的着力重点。要实现从新建到收购的发展方式转变,大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水泥行业还要进一步提高生产集中度,要支持大企业的发展。印度的水泥产业集中度在国际上是一个比较好的水平,它的经验表明生产集中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但中国水泥行业现在的市场集中度还很低,不要说在全国,在一个区域内要达到这个结构水平也很难,战略重组是下一步大企业发展非常有效的途径。

  并购中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各家企业都想做大、都想占住市场,但不能像钢铁行业一样对并购行使行政干预。关键是水泥企业的老板们要逐步走向理性,不要单纯追求企业规模,而是要从如何提高集团核心竞争力下手,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并购,营造小区域里的小气候。“现存的就是合理的”,其他企业已经在区域内生存、形成势力,在前面走过的十几年道路中,很多大企业总想把小企业消灭,但最后反而两败俱伤。在今后的大企业并购中,小企业、大企业之间都要走重组联合、多赢、共赢的路,用利益机制把大小企业联系在一起。“十二五”不仅要在联合重组的机制上去做调整以适应经济转型,在思想观念上也要做一个转变,形成共同的利益机制才是可能的。

  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大胆地判断,中国经济的转型使得水泥产量接近市场拐点的时间不会太长,我们必须面对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问题。现在国际上都在争夺绿色能源或低碳经济这个制高点,各个国家纷纷出台新的政策推动绿色能源或低碳经济。中国也不例外,给我们水泥行业同样带来机遇也增加压力,机遇是围绕低碳经济或新能源可以做很多事情,尤其是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方面,可能是下一个5年水泥行业新投资的亮点,像这一个5年计划的亮点——余热发电一样,这个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作为政府的层面要出台政策,作为所有为水泥行业服务的层面,我们设计研究院、技术装备等要做好技术储备,中国水泥厂要很好的开展前期工作,在这一个热点到来的时候全行业都要总结前面的经验教训。我国水泥已经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我们如何为行业赢得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局面,这需要全行业的智慧和努力。

  “十二五”的大幕正在徐徐打开,在这个历史性的舞台上,水泥产业将会承担起庄严的历史使命,在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恢宏交响乐中,一定会有水泥产业响亮的音符。

  使命在心,责任在肩,我们任重而道远。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wb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发布《一图读懂2022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为图片报告的全部内容。

水泥产业积极落实错峰停产 未来市场回暖有赖基建及房地产需求释放

近日,受夏季用电高峰来临、水泥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国内众多水泥企业都在积极响应错峰停产安排。

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一季度26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3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9%。而前两个月这一数字只有2.3%。同时,一季度全国有26个省份用电量实现了正增长。业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整体向好和气温逐步升高,全社会电力消费还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预计二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明显回升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1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74
2024-04-19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19

青海省

¥ 416.22
2024-04-19

甘肃省

¥ 372.95
2024-04-19

陕西省

¥ 306.73
2024-04-19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19

云南省

¥ 325.31
2024-04-19

贵州省

¥ 312.57
2024-04-19

四川省

¥ 352.34
2024-04-19

重庆

¥ 330.08
2024-04-19

海南省

¥ 402.19
2024-04-19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19

广东省

¥ 325.85
2024-04-19

湖南省

¥ 312.94
2024-04-19

湖北省

¥ 319.23
2024-04-19

河南省

¥ 297.33
2024-04-19

山东省

¥ 321.62
2024-04-19

江西省

¥ 317.07
2024-04-19

福建省

¥ 307.55
2024-04-19

安徽省

¥ 313.25
2024-04-19

浙江省

¥ 342.2
2024-04-19

江苏省

¥ 309.21
2024-04-19

上海

¥ 332.73
2024-04-19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4-19

吉林省

¥ 331.13
2024-04-19

辽宁省

¥ 302.53
2024-04-19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19

山西省

¥ 315.06
2024-04-19

河北省

¥ 342.12
2024-04-19

天津

¥ 338.21
2024-04-19

北京

¥ 349.43
2024-04-20 18: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