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建材业提前碳达峰重在抓源头

2021/04/04 20:52 来源:经济日报

虽然国家和行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等效果显现,建材行业碳排放2014年以后基本维持在14.8亿吨以下波动,但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仍面临重重关卡。......

上图中国建材集团下属凯盛集团建设的蚌埠奥体中心铜铟镓硒龙眼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资料图片)  

近日,我国建材行业有项重大突破引人关注:中国建材集团下属凯盛集团建设的单体规模10兆瓦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运营一周年发布成绩单,累计发电超过约1100万千瓦时。按照运营时间25年计算,项目累计收益约2.2亿元,节约燃煤约11.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5万吨。这为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助力建材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了力量。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近日发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报告(2020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经初步核算,2020年中国建筑材料工业二氧化碳排放14.8亿吨,比上年上升2.7%;建材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上年上升0.2%,比2005年下73.8%。  

虽然国家和行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等效果显现,建材行业碳排放2014年以后基本维持在14.8亿吨以下波动,但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仍面临重重关卡。  

设定科学减碳路径  

今年年初,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向全行业发出倡议,建材行业要在2025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行业要在2023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作为建材领域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水泥行业第一时间吹响了碳减排的号角。  

在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看来,水泥行业要在2023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而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关键。  

不久前,中国水泥协会便与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联合召开了水泥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图视频座谈会;同时,中国水泥协会碳减排专家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着手编写“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路线图”。  

“相关课题研究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孔祥忠表示,水泥行业会像煤电行业一样,由政府主管部门向行业下达碳排放配额,以配额总量指标控制行业碳排放峰值。“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水泥行业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行业治理方式,加快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  

孔祥忠提出,今年水泥行业有两件事需要重点关注。“一是政府给火电行业下达碳排放配额指标;二是全面启动全国碳交易计划,6月底前上线全国碳交易系统。”同时,水泥行业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也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水泥行业环保工作的头等大事。  

正如《报告》中提到,建材行业全面实现碳达峰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发展与碳减排的矛盾,并抓好重点产业的碳排放总量控制。  

为此,孔祥忠建议,水泥行业要设定科学碳减排路径,制定碳达峰路线图;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减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推广;积极探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做好商业转化研究;水泥企业要积极参与碳交易。  

目前,建材行业碳减排已取得初步成效。《报告》显示,墙体材料行业作为建材行业中仅次于水泥的第二耗能行业和碳排放源,自2015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后,砖瓦企业锐减到2.1万家。目前砖产量只有高峰期的60%,碳排放从最高峰的1.5亿吨下降至1322万吨。其主要原因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后,产品产量减少。由此可见,建材行业减污降碳重在源头治理。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推进,水泥行业或将优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这将加速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产业格局,根据市场需求调节水泥产量供给。”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李琛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还将倒逼建材企业转型升级。“今后大集团的规模优势凸显,将更积极参与碳资产管理,提高市场竞合力。”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动下,建材企业将迎来新机遇,也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建材企业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提质增效。企业间加快联合重组,加强资本、产能、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提升行业集中度,发挥规模效益,优化市场布局。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阎晓峰提出,推进建材行业提前全面实现碳达峰,要坚持创新驱动。要大力研发应用各类减污降碳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加快部署推进新型胶凝材料、化石燃料替代、资源综合利用等低碳前沿技术的研究、储备和应用,不断挖掘建筑材料工业减污降碳的技术潜力。  

“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在减污降碳上做了积极探索。”李琛介绍,以水泥行业为例,海螺集团建成了世界首条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环保示范项目,将水泥厂中的烟气二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产品,可用于工业、医药等领域。  

“中国建材集团已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公司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坚决做好贯彻落实。”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认为,“水泥产业要想综合竞争力发生质的提升,必须要加大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周育先表示,今年中国建材将积极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带头降碳减量发展,从源头消减。“我们将深化绿色制造,提高能源效能,开展能源替代,积极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降低碳排放。”同时,积极发展风机叶片、光伏玻璃等新能源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减碳潜力有待开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这意味着国家和各地的相关能耗指标和排放指标会进一步完善提升,重点高耗能行业减碳任务更重。”孔祥忠说,“这需要相关企业加大节能减排科技投入,积极应用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同时,新型节能低碳技术及产品应用的广阔前景还有待开发。”  

“从行业层面来看,水泥产量、消费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需要结合各时期发展建设需求,在保障市场供应的基础上逐步压减低效产能。”李琛说,“此外,水泥是资源依赖性产品,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50%至65%来源于不可再生资源石灰石分解,30%以上来源于燃煤。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将难有大范围替代石灰石和煤炭等的原燃料,碳减排潜力有限。”  

除上述因素之外,水泥行业还在发展中,产量正逐渐向平台期过渡。“同时,水泥行业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要想实现碳达峰,一定要做好严禁新增产能的工作。”李琛说。  

从企业层面来看,则更多需要转变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高碳项目要获得更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持续。”李琛认为,企业需要加大在节能减排技术装备方面的投资,促进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以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对此,周育先表示,今年中国建材加大了对光伏玻璃、碲化镉发电玻璃等玻璃新材料的投入,强化市场导入,加快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  

李琛表示,“等相关政策出台后,建材行业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将更为明确。目前,水泥行业正在加快碳达峰与碳中和路径研究和制定工作。各水泥企业也将碳减排和碳中和作为今后工作和发展的重点,积极部署战略规划,同时更加关注节能减排技术、碳市场、碳资产等信息”。

编辑:李佳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凡注明来源水泥网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河南省建材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印发 让建材披上“绿色”外衣

要求建材行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

贵州召开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碳排放核查工作会议

2024年3月19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王家齐主持召开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碳排放核查工作会议。

《福建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

方案中提出要求,到2025年底,水泥熟料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相比2020年底降低3.7%。

低碳水泥将颠覆传统?带来新未来?

当前对于低碳水泥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具体的定义,笼统来说就是在水泥生产制备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对于传统的硅酸盐水泥有大幅度的下降。

国办转发发改委、住建部文件: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江苏一年产300万吨低碳胶凝材料项目开工

3月18日,江苏悦达百奥恒年产300万吨新型低碳胶凝材料项目举行开工活动。

海螺集团向“绿”而行 向“新”发力

海螺集团将不断释放创新创造优势,瞄准新兴产业方向,以创新精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合力引擎。

推动经济稳健开局!开年以来 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推动增发国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和执行进度,强化项目全过程监管。

2024-03-05 重大项目 碳排放

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新型储能仍处起步发展阶段,存在调度利用水平偏低、安全性有待加强等问题

作为能源电力企业的掌门人,基于中国能建在加快推动创新驱动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数字智慧转型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和探索实践,宋海良今年的提案具体包括推进城市七网融合发展、推进核电建设等五方面。

《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3月1日起实行

为了推动温室气体减排、规范碳排放权交易活动,《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将于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和水泥行业息息相关!《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 (2024年版)》发布!

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既是水泥行业响应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如何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这里有明确要求

今天(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门发布我国首个《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到2030年,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层级整体跃升,产业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新兴产业绿色增长引擎作用更加突出,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产业比重显著提高,绿色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绿色发展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找准着力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图读懂 |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

2024-02-28 碳排放 交易

建材行业何时纳入碳交易市场?生态环境部最新消息来了!

水泥行业作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一旦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无疑将对该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视频]碳交易将扩围 哪些行业可能在列?

生态环境部已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专项研究,争取尽快实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尽快实现首次扩围

争取尽快实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

生态环境部:正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不再新建地方试点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条例》明确了全国碳市场和目前地方试点碳市场的关系:一是明确《条例》出台以后不再新建地方碳市场;二是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和企业不再参加地方的试点碳市场;三是地方试点碳市场应当参照这次发布的《条例》,健全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2024-02-26 国统 重庆 碳排放

冀东水泥加快“二次创业” 全力推动效益提升

冀东水泥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继续坚持高质量的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之路。

工信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到2025年,中国计划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并制定200项以上急需标准,提供技术支持。到2030年,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实现重点行业标准全覆盖,支持工业碳排放达峰,逐步转向碳中和目标。

工信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旨在引导和支持工业领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符合相关实施方案要求。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寻求包容性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我国对人与自然前途命运的主动担当。

多管齐下推动产业低碳化发展

推动产业的低碳化发展,仍需多管齐下。

2024-02-20 碳排放 GDP

近十年单位GDP电耗下降18% 经济低碳化成效渐显

在“双碳”远景下,能源结构变化、低碳技术革新、能源体制改革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诸多影响,应当深化认识用电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用电量全面增长,单位GDP电耗持续下降,绿电重要性迅速攀升,拉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彰显产业转型的韧性与活力。

利好接连释放 全国碳市场加快升级扩容

水泥、电解铝行业也在加紧准备工作,有望成为首批扩容行业。

[视频]5月1日起施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布!

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第775号令。《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经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5月1日起施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布!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经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绿色发展潮起 水泥行业碳减排在行动

更多的水泥行业碳排放政策和数据请查看中国水泥网双碳频道。

台泥宣布与德国蒂森克虏伯波利修斯公司合作碳捕集项目

台湾水泥公司2月1日宣布签署合作备忘录,表示将与德国蒂森克虏伯波利修斯公司合作开发新型碳封存技术。

联合发布!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 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强绿证交易与能耗双控、碳排放管理等政策有效衔接,激发绿证需求潜力,夯实绿证核发交易基础,拓展绿证应用场景,加强国内国际绿证互认,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广西近年置换水泥产能,在建项目水泥熟料产能达到1734万吨!

广西近年从全国18个省份置换水泥产能,12个在建项目水泥熟料产能达到1734万吨,是“十三五”增量的2.9倍。

生态环境部:31省均已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方案

这些试点分布比较广泛、类型多样,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涉及钢铁、有色、石化等多个行业。后续试点工作中将加强技术指导、经验总结、案例推广,真正发挥好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川北川中联年协同处置15万吨固废和替代燃料项目顺利投运

近日,西南水泥所属四川北川中联年协同处置15万吨固废和替代燃料项目顺利投运,为企业全面推进绿色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铜陵上峰绿润光伏项目顺利并网

预计每年可产生约75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平均年节约标煤约226吨,平均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619吨。

宣城海螺建筑光伏公司3.65MW BIPV发电项目成功并网

近日,宣城海螺建筑光伏二期产业园3.65MW BIPV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将是安徽省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零碳或近零能耗项目,年发电量452.79万度,相当于每年减排3749.1吨二氧化碳,节约标准煤1365.16吨,充分践行海螺集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

绿色制造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绿色制造是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对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也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制造业升级提供支撑。在推进绿色制造过程中,需要加强标准规范、政策制度、人才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保障,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中国建材参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日交易

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活动,宣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

荣膺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台泥贵港厂以昂扬奋斗之姿开启四大创新画卷

未来,台泥贵港厂将致力于发挥其领跑者的作用,不断追求卓越,力争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

江西2023年数字经济增加值有望突破1.2万亿元

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江西全省单位GDP能耗持续处于全国优秀水平,能耗产出效益指数达到1.3、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占比突破50%、达53.6%。新余、萍乡绿色转型升级获国家通报表扬。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 将逐步扩大绿电交易规模

1月22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发布《2024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提出九方面二十七项工作措施,其中对清洁能源产业和绿色电力交易做出一系列部署安排,如保障新能源和新型主体接入电网、加快推进绿电市场建设等。

CCER重启完善碳交易体系 中建材绿能参与首日示范交易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时隔七年重新启动。

[视频]2024水泥行业十大预测:刀刃内向,踔厉奋发!

2024水泥行业十大预测:刀刃内向,踔厉奋发!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主要是指企业、机构自愿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将减排量注册为碳资产——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CCER出售后,减排项目业主可获得收益。

到2028年底,重点区域水泥熟料企业、焦化产能基本完成改造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水泥、焦炭生产国,两个行业都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水泥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仅次于电力、钢铁行业。

2024-01-23 碳排放 燃料 节能

推广应用困难重重 “CCUS”可能没有想象中美好!

近年来,为实现“双碳目标”,水泥业内不断推进在“CCUS”技术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但若想通过“CCUS”大幅降低水泥企业碳排放量,依旧是困难重重。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首席执行官Jarad Daniels一行到访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双方围绕建材行业低碳发展路径、CCUS技术创新与发展、行业应用现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CCUS技术创新、商业运营模式、试点示范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水泥制造商Sublime Systems将建造首座千吨级低碳水泥厂

低碳水泥产品制造商 Sublime Systems 刚刚宣布为其首个千吨级商业工厂选址。

中国建材、海螺、台泥(贵港)、中国能建等企业入选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名单!

其中,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台泥(贵港)水泥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选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名单。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3-2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6.51
2024-03-28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3-28

青海省

¥ 416.22
2024-03-28

甘肃省

¥ 372.95
2024-03-28

陕西省

¥ 337.92
2024-03-28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3-28

云南省

¥ 333.10
2024-03-28

贵州省

¥ 323.46
2024-03-28

四川省

¥ 335.19
2024-03-28

重庆

¥ 314.76
2024-03-28

海南省

¥ 402.19
2024-03-28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2.68
2024-03-28

广东省

¥ 345.22
2024-03-28

湖南省

¥ 312.87
2024-03-28

湖北省

¥ 292.32
2024-03-28

河南省

¥ 303.42
2024-03-28

山东省

¥ 301.62
2024-03-28

江西省

¥ 323.45
2024-03-28

福建省

¥ 311.74
2024-03-28

安徽省

¥ 308.50
2024-03-28

浙江省

¥ 317.92
2024-03-28

江苏省

¥ 281.08
2024-03-28

上海

¥ 312.73
2024-03-28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3-28

吉林省

¥ 331.13
2024-03-28

辽宁省

¥ 302.53
2024-03-28

内蒙古自治区

¥ 341.23
2024-03-28

山西省

¥ 324.87
2024-03-28

河北省

¥ 347.07
2024-03-28

天津

¥ 338.21
2024-03-28

北京

¥ 349.43
2024-03-29 09:47:33